北京市属国企上半年成绩单出炉。据北京市国资委7月30日消息,1-6月,北京市属国企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达到6637.7亿元和385.7亿元,同比增幅分别达到22.7%和40.6%,其中利润增速为去年全年的2.5倍,远超业界预期。分析指出,营收与利润高速增长是北京高端产业支撑、加快推动减量发展、深化国企改革三大因素的共同作用,更是北京产业结构深刻调整所带来的最直接结果。不过整体来看,北京市属国企的投资收益率仍然较低,未来还需在市属国企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将更多决策权下放到市属国企的董事会中,让董事会根据市场做出选择。
利润增长“突飞猛进”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北京市属国企资产总额41671.6亿元,负债总额28020.7亿元,所有者权益总额1365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8%、14.9%和17.9%。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达到6637.7亿元和385.7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22.7%和40.6%。
业界分析称,北京在高新技术行业、电子行业、交通行业等都实现了较大的利润增幅,而煤炭、水泥等产能过剩行业的“出血点”也被及时止住,成为了市属国企利润大幅增长的原因之一。
而在谈及未来的目标时,北京市国资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按照今年市属国有企业提质增效工作实施方案,今年市属国企要力争营业收入突破1.3万亿元,利润总额突破705亿元,压降成本费用120亿元,年末应收账款和存货同比双降10%的目标。未来,北京市国资委要对重点企业、重点任务、完成任务困难的企业实施挂牌督导。
产业结构的“加法”与“减法”
实际上,在北京产业结构调整中担当“先头部队”角色的市属国企,在现阶段出现利润大涨也正是受益于这项“改革任务”带来的红利。据北京市国资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京东方加快高端液晶面板的开发及市场开拓,利润同比增长近9倍,北汽奔驰利润同比增长1倍多,这些都为市属国企利润大幅增长提供了支撑。
而在对高端产业做“加法”的同时,北京也在不断对非首都功能和房地产行业做“减法”。具体来看,北京加快推动减量发展,不断疏解非首都功能,关停“僵尸”企业,金隅集团前景环保公司提前实现关停水泥生产线,压缩水泥产能90万吨,北京分类处置“僵尸”企业19家,止住了潜在的“出血点”。而另一方面,为了降低市属国企经营成本,北京大力压缩企业管理层级,减少法人户数177户,为市属国企降低了成本。
除了疏解之外,房地产行业也是北京要做“减法”的重点领域之一。多位业内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此前北京房地产市场交易火热,涉及房地产的国企盈利较多,不过,这并非是北京所需要的高质量的经济支柱,随着北京多管齐下调整房地产市场,目前房价已经渐趋平稳。国企改革专家祝波善进一步表示,由于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横空出世,大量基础设施建设的施工机会等待着市属国企就近补位,因此以建筑为主业的市属国企的利润预期仍将保持平稳,或不会因房地产市场遇冷而出现利润下滑。
另一方面,董事会建设、员工持股试点等国企改革措施的推进也提高了市属国企盈利的能力,久久为功的改革终于在上半年为市属国企带来了愈发明显的成效。目前,北京市属一级企业已全部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同时,北京还启动了北京电控董事会试点,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业界分析,建立董事会可以改变市属国企原有的体制和经营方式,以便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改制也是“提质”
不过,虽然市属国企利润同比增速看似很高,但增长质量还存在提升空间。祝波善为北京商报记者算了一笔账,尽管今年上半年北京市属国企的利润同比增长了40.6%,数据十分可观,但具体来看,市属国企的利润总额是385.7亿元,所有者权益总额是13651亿元,二者相除可以算出市属国企的投资收益率仅有2.8%,“现在央行的三年存款利率在2.75%,这意味着如果直接把钱存到银行里面,不做任何投资操作,所获得的利息也几乎等于市属国企的收益,这样的收益可以说是非常低了”。
“市属国企之所以在今年上半年实现了利润的同比大幅攀升,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过去国企积疾过深,在近两年推行国企改革、疏解非首都功能之后,改革的红利期已经初步到来”,祝波善表示,要想改变这种现状,还需调整国资监管方式,同时在市属国企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不过专家也提醒称,公司制改制和董事会的建立不仅仅是要达成北京市国资委下达的目标,更是要在《公司法》的要求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以及市场化的运营体制。未来,北京还要进一步深化治理结构改革,包括规范董事长、总经理的行权行为,真正解决董事会虚设的问题,依法落实董事会应有责任,终极目的是把企业搞活,不能只讲形式,不求内容,不是走过场,换汤不换药。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