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王佳昕 北京报道
各地的“抢人大战”如火如荼,针对重点产业的人才争夺尤为激烈。
近日,《大连市2018年度重点产业紧缺人才开发目录》(以下简称《目录》)发布。凡符合《目录》对应行业和岗位的要求并经过市人社部门认定的产业发展紧缺人才,可享受住房补贴、子女就学等优惠政策。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紧缺岗位主要为专业技术类岗位,且行业分布前三位为装备制造、新能源和卫生。与2015年的《目录》相比,曾经紧缺的岗位如今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新的岗位,大连的人才需求正悄然发生着变化。
专业技术类人才紧缺较严重
在这份新发布的七万多字、一百三十多页的《目录》中,涵盖了20个行业类别。通过对岗位的行业需求趋势、紧缺程度、需求数量等因素的综合考量,最终从2000多个岗位中确定459个岗位列入《目录》,岗位紧缺程度也被划为三等,即非常紧缺、比较紧缺、一般紧缺。
去年11月,大连市发布《大连市重点产业领域科技创新指南》,明确重点发展人工智能及其相关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未来型产业,人工智能是大连战略新兴产业的重中之重。同时,大力发展精细化工、先进装备制造、船舶和海洋工程、清洁能源、生命健康、现代农业等先导型产业。
新发布的《目录》契合了大连市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上述重点产业对应的紧缺岗位均在《目录》中有所体现。
分行业看,装备制造、新能源和卫生行业成为紧缺岗位的“重灾区”,其次为高等及职业教育、新一代信息技术。
大连市委市政府咨询委员和对外开放顾问李靖宇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以大连能源行业为例,经过考察,确实人才紧缺,有相关专业知识的年轻创业者也存在不足。在调研中,李靖宇发现,大连目前在此领域主要缺乏专业技术人才。
事实上,不仅仅是大连的能源行业缺乏专业技术人才,《目录》中提及的紧缺岗位类别分布上,专业技术类岗位是最多的,达345个,占紧缺岗位总数的75%。
此外,2018年的非常紧缺岗位占比与前几年相比提升显著。2015年的《目录》中,非常紧缺岗位为38%;到了2018年,非常紧缺岗位占比提高到46%,达到210个,已快接近人才需求岗位的一半。
李靖宇认为,长期以来,大连的营商环境建设不足,来创业的人才来大连后,因营商环境不够好,同时缺乏具体支持,最终选择离开去北京、上海或深圳等地发展。
“大连的气候环境是有吸引力的,主要是营商环境或创业环境,建设不足。接下来要改善营商环境,优化创业环境。”李靖宇说。
岗位需求悄然变化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与2015年的《目录》相比,2018年的《目录》变化显著。
以装备制造行业为例,2015年非常紧缺的岗位中,包括技术经理、钳工、电焊工、安全员等。如今,非常紧缺的岗位变成了仿真工程师、机器人编程员、计量工程师等。
同样的,在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2015年非常紧缺的岗位只有2个,为技术支持工程师、高级软件开发工程师。到了2018年,这一行业的非常紧缺岗位跃升至22个,包括云开发技术工程师、大数据开发工程师、大数据分析师、人工智能(AI)工程师、大数据架构师等。
东北财经大学产业组织与企业组织研究中心主任于左认为,紧缺岗位的需求变化反映了产业需求的变化,大连在产业转型升级上,正在逐渐进步,步伐也在逐渐加快,同时也反映了政府人才政策的与时俱进。
行业数量上,2018年的《目录》中有20个,比2015年多出了4个,分别是旅游行业、高等及职业教育行业、卫生行业和农业行业。
以卫生行业为例,大连市的全科医生及内科带头人、口腔科学科带头人、外科带头人、眼科带头人等岗位目前都处于非常紧缺的状态;高等及职业教育行业方面,高分子化学专业教师、新能源专业教师、电子信息类教师等,同样非常紧缺。
于左表示,人才的口径很宽,不仅是企业,医疗领域也同样需要。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