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英
10月16日上线的“相互保”,在1个多月内就吸引了2000万人加入。
这款蚂蚁金服旗下的现象级产品,很快就迎来了一次重要调整——11月27日,蚂蚁金服旗下的相互保发布公告称,相互保将正式调整为一款基于互联网的互助计划,并更名“相互宝”。
相互保更名,并且产品性质由保险产品调整为网络互助计划。调整后的相互保,除了产品定性上和具体运营规则上的一些改变,用户的保障却平稳过渡,没有受到影响。作为一个拥有2000万级用户的产品,牵一发足以动全身,现在却平稳地完成了转身,从中可见监管和市场主体的合力与智慧。
在金融强监管的背景下,相互保事件的去向,可能直接影响市场对于未来金融创新风向的辨识。
事实上,最近几年,监管部门对于金融创新,已经有了相当多的监管经验。经过创新与监管的一次次对话、博弈,一种市场共识也正在形成:大量的创新例证说明,在良性对话的参与之下,监管未必会压抑创新。在金融强监管的形势下,这一逻辑非但不会失效,而且还有继续强化的趋势。
从政策面来看,当下我国不仅有金融强监管,也有国家对技术创新的空前重视,而真正的金融创新,未来将越来越偏向于技术创新。市场普遍认为,在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引发的新一轮技术革命浪潮中,金融业将是最先受益的。在行业内,作为新金融的头部公司,蚂蚁金服在去年首度披露的BASIC战略,就对应着区块链、人工智能、安全、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能力,而从余额宝到芝麻信用等,蚂蚁金服最有行业代表性的创新,其实也都是这些技术能力的集成,而据悉,此次调整的相互保,在信用风控、区块链技术上,也多有应用。
此外,新一轮扩大开放对于金融业业同样适用,而更大的开放力度,天然意味着更加灵活的对话机制。李总理在今年9月的达沃斯论坛上提到,我相信3年后会有符合条件的外国企业,获得中国金融业全牌照全股比经营资格。而事实上,一方面,开放的调子定下之后,金融业扩大开放的路径到底如何走,将取决于更加活跃的监管对话;另一方面,对外开放的前提必然是同等或更大程度的对内开放,提升国内金融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前提,必然是激活创新的监管取向和更加富有建设性的监管对话。
新的监管形势下,头部公司创新的行业效应,会受到应有的重视。仅就相互保所在的行业而言,网络互助平台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其中,水滴网络互助平台在用户中的受接纳程度,甚至已经超过传统保险。而相互保的入局,由于融入了信用风控、区块链、支付宝品牌背书等要素,实际上给互助行业带来了一次革新。行业头部公司的创新对于行业规范提升的正向意义,不仅有助于促成良性的监管对话,很可能也会成为监管决策的一个重要参考。
事实上,时至今日,已经形成清晰迭代的互联网创新不仅处在市场的淘洗之下,也让监管环境变得更加成熟、包容。而像蚂蚁金服这样的技术公司,由于多次站在创新的前沿,尤其不缺少与监管的良性互动,余额宝和芝麻信用能够两度在相应领域树立起新的行业规范,就是明显的例证。而本次相互保事件中,相互保产品快速做出调整,且考虑到互助行业规模已经不小、且相互保产品的技术底色与正向的行业效应鲜明,事件本身完全可能成为支付宝和监管之间再次建立良性互动的契机。
金融强监管时代,并不必然意味着创新的寒冬。恰恰相反,从规范创新的监管初衷出发,强监管其实更多意味着强化市场与监管、创新主体与监管之间的对话。只要双方的出发点一致,都是为老百姓解决问题,那么在顺畅的对话机制之下,创新反而可以走得更加稳健。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