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银行纷纷提前终止理财产品,今年以来数量达785款,对于购买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来说,有点始料未及。
提现服务微信:83269030
资管新规与银行内部压力是导致理财产品提前终止的两大主因。根据理财产品合同规定,银行确实有权提前终止理财产品,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该如何应对?
何以至此?
不论合规与否,银行提前终止未到期的理财产品惹人瞩目,但这并非今年特例,早在2018年便已初显。
普益标准统计数据显示,自2018年初至2020年10月22日,银行理财市场共有1618款产品提前终止运作。这部分产品有1523款是在理财新规发布之后终止的,占比高达94.13%;今年以来提前终止运作的产品有785款,占比为48.52%。
2019年起,银行就开始加速清退部分存量理财,涉及622只产品,较2018年大幅增加。
普益标准研究员于康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资管新规、理财新规打破刚兑的要求,是商业银行提前终止部分理财产品运作的主要原因。
“资管新规、理财新规发布以后,要求银行理财产品实施净值化管理运作,随着转型过渡期的临近,银行加快了传统不合规老产品的清退。”于康表示,“此外,存续老产品定价较高,大多仍存在‘刚性兑付’压力。而当前市场利率维持较低水平,资金成本较低,新增投资品收益下行,容易出现成本与收益倒挂。因此,出于资金成本控制考虑,部分银行适时采取了终止高收益产品的运作方案。”
一位银行相关工作人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前终止理财产品主要是因为资管新规的影响,及同业间市场被严管。“资管新规打破刚性兑付,而同业间借贷利率提高,低风险的借贷明显减少,由此加大银行压力。”
为有效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央行于2018年4月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即资管新规。
资管新规要求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并严格约束理财产品投资非标资产。一些早期发行且原存续期较长的旧产品,无法在过渡期结束时自动到期,届时将不符合监管要求,因此银行只能在适当时间主动停止这类产品的运作。
一位银行理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们银行很早就着手准备停了,也都是老产品到期之后不再续。”
“比如一些保本的理财产品这个月到期后,我们就不再卖了。”上述工作人员说,“资管新规在2018年就已出台,银行对此早有准备。我们本计划今年初开始停售保本理财,但受疫情影响才延期半年。”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询问的多位负责银行理财产品的人士都认为,现在是利率(无风险利率或LPR)下行期,而且很可能会如美国一般长期保持低利率,银行内成本压力的确存在。
“由于资管新规打破刚性兑付,一些净值型理财产品受影响更为明显,有些甚至出现亏损。银行此前配置非标资产占比大,如银行同业间借贷,而处置这些资产和重新配置比例需要一定时间,在疫情叠加影响下,银行处置这些资产时压力更大。”上述工作人员说。
所谓打破刚性兑付,即金融机构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时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出现兑付困难时,金融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垫资兑付也不得在表内开展资产管理业务。
资管新规还要求,理财产品中配置非标比例不能过高,这样一来,如果银行不能及时调整好其资产配置,理财产品也无法问世。
如何应对?
在被问及银行资金压力到底有多大时,上述工作人员表示,虽然她所在银行没有提前终止理财产品,但一些最近到期的净值型理财没有达到当时的预期收益,即没达到业绩比较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