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个万亿GDP城市中,仅苏州、无锡、佛山、泉州、南通5城是普通地级市。
提现服务微信:83269030 (此微信好友已满请根据提示添加QQ或者新微信号)
万亿GDP城市步入“批发”时代。
2020年,泉州、合肥、福州、南通、西安、济南6个城市跻身GDP“万亿俱乐部”。这样一来,全国万亿GDP城市达到23个,这也是万亿GDP城市扩容最多的年份。
如何衡量万亿GDP城市及其所在省份的真实发展水平?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要对万亿GDP城市进行分类透视。为使得研究和对比的前提更加公平,首先应当剔除直辖市,因为直辖市与省是同一个序列。
其次,要看万亿GDP城市是否是省会、计划单列城市,因为这两者会拥有更多的资源,获得更多的中央预算内支持和财税体制结算的便利。
最后,必须要对万亿GDP城市所在的省份进行分析,看省内万亿GDP城市与非万亿GDP城市之间的差距,看万亿GDP城市占全省GDP的比重。因为,举全省之力发展一个城市容易形成“灯下黑”,只有不断加强协调均衡,缩小差距,才是真正的高质量发展。
因此,21世纪经济研究院根据公开信息,以2020年度和2019年度数据为基准,列出除直辖市以外的全国万亿GDP俱乐部城市清单,并进行深入透视剖析。
如果剔除上海、北京、天津、重庆4个GDP过万亿的直辖市,另19个万亿GDP俱乐部成员则分布在广东、江苏、湖北、四川、浙江、山东、湖南、河南、安徽、福建、陕西11个省域。
如果再剔除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则仅有苏州、无锡、佛山、泉州、南通5个普通地级市是万亿GDP城市。
值得关注的是,诸多中西部省份省会城市“一城独大”,而在东部发达省份内部,省内排名第一的万亿GDP城市与本省GDP排在末位的城市,二者之间的GDP总量相差甚至达到2.5万亿元。
全国仅5个普通地级市过万亿
除去直辖市分省来看,在万亿GDP俱乐部城市成员中,江苏有4个(苏州、南京、无锡、南通),广东有3个(广州、深圳、佛山),浙江(杭州、宁波)、山东(青岛、济南)和福建(泉州、福州)各有2个,湖北(武汉)、四川(成都)、湖南(长沙)、河南(郑州)、安徽(合肥)、陕西(西安)各1个。
全国第一个进入GDP万亿俱乐部的城市是广州,早在2010年广州GDP就已过万亿,次年深圳也加入GDP万亿俱乐部。广东城市率先跨越GDP万亿门槛,这与广东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有着直接的关系,同时广东省多年来也一直是全国经济第一强省。
以万亿GDP城市来看其所属省份的发展水平,在GDP总量上广东最强,而数量上江苏最多,拥有4个万亿GDP城市。此外,江苏有3个普通地级市步入万亿GDP俱乐部,为全国最多。
在2020年23个万亿GDP城市中,如果剔除直辖市、省会和计划单列市,只有苏州、无锡、佛山、泉州、南通5个普通地级市是万亿GDP城市。其中,苏州、无锡和南通3市属于江苏省,佛山属广东省,泉州属福建省,这意味着全国仅东部沿海的江苏、广东、福建三省才有普通地级市GDP过万亿。2019年唯一晋级万亿GDP俱乐部的城市佛山是普通地级市,而2020年跻身万亿GDP俱乐部的6个城市中,则有2个是普通地级市。
全国经济第一、第二的广东、江苏诞生万亿能级的普通地级市尚可理解,但如何看待福建泉州?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第一,泉州在历史上是重要的经贸中心,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第二,泉州民营经济发达,一直在福建首屈一指,诞生了很多全国甚至全世界的知名品牌;第三,泉州的产业集群及其分布相当有特色,形成了纺织服装、鞋业、石油化工、装备制造、建材家居、食品饮料、工艺制品、纸业印刷等“八大千亿产业集群”;第四,以泉州人为代表的闽商文化历来就有“爱拼才会赢”的经商传统;第五,“放水养鱼”一直都是泉州市政府对民营经济的扶持政策,在税收方面不会涸泽而渔,低调而有竞争力。
中国最强地级市是苏州,2020年GDP过2万亿元。从改革开放以来的进程看,苏州最核心的机遇在于抓住了外向型经济,其下辖的县级昆山市的经济总量已是5000亿级别。
从达成万亿GDP的时间看,2020年分属4个省份的6个城市共同进入万亿俱乐部,创下GDP万亿城市扩容纪录,虽然遭受疫情冲击,中国经济仍显示出较强的韧性和潜力。
从万亿GDP城市所处区域来看,中部、西部省份清一色皆为省会城市。由于与东部沿海地区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中西部省份纷纷选择做大省会城市,以在本区域形成龙头效应。但需要警惕的是,集中精力做大做强省会城市,也会带来“虹吸”效应。
万亿GDP城市背后:省内不协调凸显
万亿GDP城市大扩容之后,能否真实反映其所属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这需要把目光放在这些省份的万亿GDP城市以外,看省内其他兄弟城市的发展情况。
作为万亿GDP城市,西安、成都和武汉3个城市占全省经济总量在30%-40%,遥遥领先省内其他兄弟城市。其中,西安在陕西全省所占的份额最大,达到38.27%,成都占四川省的36.45%,武汉占湖北省的35.43%。从这个角度看,陕西、四川和湖北,集中精力和资源做大做强省会城市,形成明显的“一城独大”的现象。在四川省内,万亿GDP城市成都与第二名的GDP总量差距达到1.4万亿元。
GDP总量占全省比重超过20%的城市有8个,包括长沙(28.72%)、合肥(25.97%)、深圳(25.92%)、杭州(25.1%)、泉州(23.14%)、福州(22.8%)、郑州(21.82%)、广州(21.68%)。这些城市在所属省份的首位度较高,也更容易吸引投资者和人才的关注。
GDP总量占全省比重在10%-20%的包括苏州(19.47%)、宁波(19.2%)、青岛(16.41%)、南京(14.41%)、济南(13.87%)、无锡(12.04%)。而占比最低即低于10%的为南通和佛山,均为9.77%。
21世纪经济研究院发现,省内最后一名与第一名城市经济总量相差最大的是广东,达到了2.5万亿元;相差最小的为福建,只有7955亿元。同样,省内万亿GDP城市第一名与非万亿GDP城市第一名相比,差距最大和最小的也是广东和福建,分别为1.7万亿元和3951亿元。
如果平均计算,则各省内第一名超出最后一名的经济总量平均达到1万亿元以上。这意味着,中国经济不仅仅存着东中西部的不均衡,每个省内的区域不均衡也同样明显。
而从人均GDP(2019年度数据)看,去掉直辖市,19个万亿城市中最高的是深圳,突破20万元级别,低于10万元的西安只有93177元。其他城市都集中在10万-20万元之间,10万元级别的有成都(102603元)、济南(106869元)和郑州(109378元),11万元级别的有泉州、合肥,12万元级别的有福州、青岛、南通,13万元级别的有佛山、长沙,14万元级别的有宁波、武汉、杭州,15万元级别的为广州,16万元级别的为南京,17万元级别的有苏州、无锡。
可以看出,在人均GDP方面,东部地区江苏、广东、浙江的GDP万亿城市表现最好,排名靠后的大多是中西部城市。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虽然万亿GDP城市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一座城市乃至一个省份的经济发展高度,但是过于追求万亿GDP反而让不少地方的发展被其所“绑架”。准万亿GDP城市如果没能晋级似乎会让当地“蒙羞”,GDP刚过万亿的城市不得不力求保级,这样一来城市所需要的转型空间被大大压缩,不得不放慢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推迟公共服务补短板的进程,对城市乃至省域的长远发展都会造成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