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自9月底正式发布后,引发各方关注。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第七次编制总规。
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全面系统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突破行政界线、跳出北京看北京、谋划区域协同发展,是北京新总规的重要创新点。着眼于打造世界级的城市群,北京新总规专门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内容进行阐述,对支持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作出安排。
1 北京视野:空间新布局将加强京冀互动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的正式发布,标志着千年古都站上了全新的起点。
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一重大问题,新版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着眼于更广阔的空间来谋划首都的未来。
未来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
北京市规划国土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京与其他城市最大的不同就在“首都”二字,北京的发展建设要处理好“都”与“城”的关系,紧紧围绕实现“都”的功能来谋划“城”的发展,以“城”的更高水平发展服务保障“都”的功能。
首都“四个中心”的定位更加明确。北京的一切工作将坚持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有所为、有所不为”。
按照规划描摹的图景:到2035年,北京将初步建成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大城市脖治理取得显著成效,首都功能更加优化,城市综合竞争力进入世界前列。
这意味着,以往“摊大饼”式的发展思路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北京新总规提出,在北京市域范围内形成“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的城市空间结构,着力改变单中心集聚的发展模式,构建北京新的城市发展格局,更加强调依靠轴线与节点拉开更加清晰的空间布局。
这样一个点面结合的空间布局,跳出北京看北京,着眼的已经不是北京“四九城”自己的事儿。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北京新总规对轴线及多点新城的安排,客观上主动加深了与河北之间的联系与互动。
比如北京的“两轴”之一,中轴线及其延长线。传统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长约7.8公里,新总规将其向北延伸至燕山山脉,向南延伸至北京新机尝永定河水系。河北的承德、廊坊部分地区,将直接覆盖在北京中轴线的影响之下。
此外,新总规提出的“多点”包括顺义、大兴、亦庄、昌平、房山新城,是承接中心城区适宜功能和人口疏解的重点地区,也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区域。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北京新总规明确高水平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提出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以创造历史、追求艺术的精神,以最先进的理念、最高的标准、最好的质量推进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着力打造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和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
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范围约155平方公里,外围控制区即通州全区约906平方公里,进而辐射带动廊坊北三县地区协同发展。
北京城市副中心与廊坊北三县地区地域相接、互动性强,需要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加强重点领域合作,做到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管控,实现统筹融合发展。
新总规对此进行了细化:京冀双方将共同划定生态控制线和城市开发边界,加强开发强度统一管控。形成一洲、两楔、多廊、多板块的整体生态空间格局,依托潮白河、大运河流域建设大尺度生态绿洲。
同时发挥北京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支持廊坊北三县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高新产业。促进跨区域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市政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促进廊坊北三县地区公共服务配套,缩小区域差距。防止贴边大规模房地产开发。
2 京津冀视野:抓装疏解”这个“牛鼻子”
如果说加强交界地区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管控,是北京新总规给河北带来的直接机遇,那么更大的机遇在于,新总规对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做出了专门安排。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李晓江说,此次北京的总体规划专门有一个章节讲京津冀协同发展,这是北京新总规一个重要的创新点。
北京新总规认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实现首都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并提出发挥好北京一核的辐射带动作用,携手津冀两省市推进交通、生态、产业等重点领域率先突破,着力构建协同创新共同体,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这是北京新城市定位的要求,也是解决“大城市脖的实际需要。
京津冀协同怎么推?新总规提出,以疏解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统筹考虑疏解与整治、疏解与提升、疏解与承接、疏解与协同的关系,大力调整空间结构,明确核心区功能重组、中心城区疏解提升、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区形成北京新的两翼,做到功能清晰、分工合理、主副结合,走出一条内涵集约发展的新路子。
向哪里疏解?按照新总规的思路,除了北京自身的平原地区、多点新城以及城市副中心外,最大的承载地将是被作为北京新两翼之一的河北雄安新区。
在新总规中,北京对如何支持河北雄安新区也做了具体安排。
基础是交通相连。北京提出要打造一小时交通圈,到2020年轨道交通里程达到1000公里左右,到2035年不低于2500公里。同时,大幅增加城际铁路和区域快线(含市郊铁路)里程。未来,北京将与雄安新区建立便捷高效的交通联系,构建便捷通勤圈和高效交通网。
支撑是产业疏解。未来,北京将大力支持在京资源向河北雄安新区转移疏解,积极引导中关村企业参与河北雄安新区建设,在河北雄安新区合作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
北京将促进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全方位合作,支持市属学校、医院到河北雄安新区合作办学、办医联体,共同促进河北雄安新区建设完善的医疗卫生、教育、文化、体育、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
不仅仅是雄安新区,在区域产业协作和转移方面,北京新总规提出,依托京津、京保石、京唐秦等主要通道,推动制造业要素沿轴向集聚,协同建设汽车、新能源装备、智能终端、大数据、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链。
构建“4+N”产业合作格局。聚焦曹妃甸区、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张(家口)承(德)生态功能区、滨海新区4个战略合作功能区,引导企业有序转移、精准对接,实现重大合作项目落地。
携手构建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和科技创新投融资体系建设,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
业内专家表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有利于河北更好地融入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有利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有利于借助首都创新要素尽快走上创新驱动发展之路,对提升河北发展整体水平、加快补齐短板,同样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3 全球视野:打造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
“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出了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要求,不只是要解决北京‘大城市帛,还有一个高远的目标,就是建设以北京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李晓江表示。
这个世界级的城市群将怎么建?
北京新总规提出,以建设生态环境良好、经济文化发达、社会和谐稳定的世界级城市群为目标,京津冀要建立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各类城市分工有序的网络化城镇体系。
在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京津冀区域空间格局示意图》中记者注意到,构建以首都为核心的京津冀城市群体系,新总规聚焦了三条轴线,即将京津、京保石、京唐秦等主要交通廊道作为北京加强区域协作的主导方向。
同时,北京、天津以及河北的保定、廊坊和唐山部分地区被定位为中部核心功能区;天津、秦皇岛、唐山和沧州的部分地区是东部滨海发展区;石家庄、邢台、衡水和邯郸部分地区是南部功能拓展区;北京北部、张家口、承德及太行山一线为西北部生态涵养区。
北京新总规提出,依托四区共同推动定位清晰、分工合理、协同互补的功能区建设,打造我国经济发展新的支撑带。
对于整个京津冀城市群的发展,北京新总规还提出了另外三条思路。
首先是充分发挥北京一核的引领作用。
其次是强化京津双城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主要引擎作用。
同时,要共同构建京津冀网络化多支点城镇空间格局。发挥石家庄、唐山、保定、邯郸等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强化廊坊、沧州、邢台等节点城市的支撑作用,提升新城节点功能,培育多层次多类型的世界级城市群支点,进一步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服务能力。
按照北京新总规提出的目标,到2035年,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构架将基本形成。(记者袁伟华)
相关:
中国城市群发展值得期待
不久前,应邀来河北参加区域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认为,京津冀将有可能成为下一个世界级的城市群。
很快,北京市新的城市总体规划,就给了他一个现实的回应。
城市群是城市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最高空间组织形式,是指在特定地域范围内,以1个以上特大城市为核心,由至少3个以上大城市为构成单元,依托发达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网络所形成的空间组织紧凑、经济联系紧密,并最终实现高度同城化和高度一体化的城市群体。
城市群一般是在地域上集中分布的若干大城市和特大城市集聚而成的庞大的、多核心、多层次城市集团,是大都市区的联合体。
在全球范围内的大型世界级城市群有五个,分别是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北美五大湖城市群、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英伦城市群、欧洲西北部城市群。
不过,2012年有国内学者编写的《2010中国城市群发展报告》称,长三角城市群已跻身于六大世界级城市群。世界银行2015年发布的报告称,珠江三角洲超越日本东京,成为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群。
也有专家总结,中国目前已形成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哈长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北部湾城市群、关中城市群共12个国家级城市群。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可以预见,新时代中国城市群的成长让人期待。
文/记者袁伟华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