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孙志平 史林静
从“半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记者近日采访发现,昔日“煤城”河南汝州正华丽转身,走出一条新型城镇化道路,不断回应人民群众对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期盼。
规划先行 扣好城市建设“第一粒扣子”
“规划规划,纸上画画,墙上挂挂”,在很多人眼里,城市规划和寻常百姓搭不上边。但汝州市民卢运良却对城市规划有说不完的感慨。
2016年,汝州市计划对中大街整治提升改造,中大街的老拽卢运良和邻居们心中有不少想法。“可不要小看这条街,文庙、钟楼、仁义胡同……里面的宝贝多着嘞,全拆掉重建肯定不行1卢运良说。
好的城市规划是公众参与出来的。在多方征求中大街老拽意见后,汝州市规划部门请专家反复论证,最终制定了详细的设计方案。“我们这些老拽没少提意见。”感觉被尊重的卢运良从城市规划的“过路人”转向了参与者和监督者。
规划,被称为城市建设的“第一粒扣子”。相较于一些城市规划中长官意志独大,汝州的城市规划更加接地气。
此外,为解决城市建设中,大拆大建、千城一面等问题,汝州市聘请国内知名规划单位、规划专家,梳理出适合汝州的城乡发展的空间布局、功能分区和产业分布。
在城镇建设规划中,汝州市在尊重专家意见、征询公众意见的基础上,实行民主决策,探索建立了“人大管理规划、媒体宣传规划、群众监督规划”的“三位一体”机制。
“市民的需求是城市规划的开始,市民既是规划的受益者,又是规划的参与者、监督者。”汝州市委书记高建军说,要让每一位汝州人知道汝州的未来在哪里。
“见缝插绿” 提升城市绿化量
“百里煤海”的称号曾让汝州人自豪,但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因煤而兴的汝州面临重重发展掣肘。为了给群众提供一个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汝州实施生态修复,拆违建绿、见缝插绿、废弃地植绿,不断提升城市绿化量。
为了实现“城在山中,水在城中,房在景中,人在画中”的城市景观,汝州市通过实施水生态建设、公园游园建设、道路绿化、老旧小区小街小巷绿化、城周防护林建设等七大增绿工程。目前,汝州城市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82.6%。
“光看这街道心里都美!”谈到汝州市钟楼街道禄丰街的改造,在这里居住了23年的孙红伟说,以前禄丰街路面坑坑洼洼,没有任何绿化,经常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
如今,禄丰街重新铺设了路面,配置了苗木绿化,还打造了以孝道等传统文化为主题的风景墙,成为街道居民心中名副其实的“幸福巷”。
在汝州,被称为“马尔代夫”的汝河沙滩公园是汝河湿地公园的核心景点,这里人工沙滩、生态岛、亲水平台等应有尽有。而两年前,这里却因长期河道采砂,成为汝州市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地方之一。
在“以绿荫城”理念指导下,汝州市启动了北汝河生态治理、东区五湖连通工程、洗耳河片区综合整治等一批生态水系项目,实施河湖渠库连通工程,形成近50公里的生态水系网络。
“我们村的后花园是国家级的湿地公园。”家在汝河湿地公园附近的村民说,村里的老少爷们没事都来公园溜达,现在天蓝了,地绿了,水也美了,日子滋润着呢。
“腾笼换鸟” 解决城市历史欠账
缺公厕、缺停车尝缺公园、缺学校是很多老城区的历史欠账。作为资源型城市和重工业城市,汝州市也面临同样问题。为了补齐民生供给短板,汝州市着重城市修补,实施“腾笼换鸟”工程,破除城市公共空间少、功能不完善等诸多“城市脖。
针对老城区缺小学、缺幼儿园、缺社区医院等问题,汝州市把老城区5所高中和职业学校外迁至科教园区,部分工业企业搬迁到产业集聚区,腾出1680亩土地,建设小学、幼儿园、医院等,为群众提供便利。
汝州市还利用行政事业单位临街门面房、楼前院内空地,结合拆除违法建设后收储的土地、小片闲置土地,用于公厕、游园、停车场建设。目前,汝州市区已建成公厕38座、社区游园63个、停车场28个,实现了不超过500米就有游园、不超过300米就有公厕。
“以前都是上完厕所才敢出门,现在大街上走不远就能看到公厕。”市民张先生说,汝州市有很多这样的星级公厕,里面有母婴护理室,残疾人卫生间里还装有呼叫器。
此外,本着多修补、少拆建的思路,汝州还实施了供水、供气、供暖,改路、改水、棚户区改造等一大批民生工程。高建军说,城市管理是项精细活儿,要有“绣花针”精神,多做些修修补补工作,尽量避免大拆大建,才能更得民心。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