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官方数据显示,今年前十个月该省浙商回归到位资金达3849亿元,同比增长32.3%,创历史同期新高。后在不久前的第四届世界浙商大会上,总投资1548亿元的48个项目现场签约,刷新大会签约项目投资总额纪录。该数字甚至高出2012年浙商回归全年1300亿元的成绩。
对在外浙商而言,回归浙江发展当下已成为趋势潮流。
“我是绍兴人,当企业决定开辟新‘战朝时,一下就想到了回浙江。”作为在外浙商之一的裘良东说。
其企业的装配式新型建筑产业基地项目是第四届世界浙商大会上的新签约项目之一。该项目将建筑领域中的“砌墙”步骤移到了工厂内,由工厂生产出一块块墙体作为“积木”,工人只需要将“积木”拼起即可。与传统方式相比,同样的建筑其时间可以缩短一半,人力节省60%左右。而由于制造中引入标准化,采用该方式建造的房屋品质更高,抗震能力更强。
他坦言,能明显感觉到身边回到浙江发展的浙商越来越多,大家也都把回归看成了新的机遇。
记者从浙江省发改委了解到,今年1-10月份,浙江新引进产业类项目2374个。而目前浙江累计回归浙商资本1.2万亿元,相当于去年该省GDP的26%。数字背后,是一批批像裘良东一样的浙江商人,开启了回归之旅。
首先应看到,浙商回归成绩亮眼离不开浙商群体客观优势。如杭州绿盛集团董事长林东说:“浙商本身遍布世界各地,有非常好的群体基矗”
据统计,目前在外浙商群体包含了浙江省外30多万家法人企业、200万户个体企业,以及海外超10万家各类企业,可谓遍布各国各地区。
这种规模优势,也带动着浙商回归呈现出新气象,即浙商作为一种载体、纽带,正带动越来越多外地项目来到浙江。
宁波在今年引进了世界500强企业法国ENGIE集团,其出资3.5亿元收购浙江联盛新能源集团25%的股权。此次股权交易完成之后,双方新成立的公司将投入300多亿元,预计开发超过4000兆瓦光伏电站项目。“大块头”引入背后,离不开回归浙商、联盛新能源集团创始人何旖莎发挥的纽带作用。
浙江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公开表示,目前通过浙商这一载体带动了国资、外资一同回归,让“浙江人经济”真正成为了浙江发展的软实力。
而不论是浙商不断回归,还是带动民资、国资、外资来浙发展,一个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前提基矗在许多企业家看来,浙江在此方面的发力值得点赞,也吸引着在外浙商。
回归浙江嘉兴的裘良东说,是当地招商人员的务实高效给了他一颗“定心丸”。从洽谈到签约,双方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浙江精功集团董事局主席金良顺说:“我的体会是,浙江各级政府的效率比较高,对投资、经商的扶持力度走在前列。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浙江各级政府开放包容的态度。”
其所说的“效率”,在浙江开展的“最多跑一次”改革中有着典型体现。为实现让群众、企业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目前浙江个人综合库、法人综合库、信用信息库数据归集已基本完成,而截至三季度,其省级已实现“最多跑一次”事项773项,实现比例达96.99%。
华策集团创始人、总裁赵依芳则告诉记者,浙江着力打造“亲”“清”政商关系,让营商环境像没有雾霾的空气,政府对企业家一直能够关心、爱护、包容、尊重。
浙江省委书记车俊公开表示,浙商是浙江最珍贵、最有潜力的战略资源,在浙江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浙江省委、省政府历来重视浙商、尊重浙商,对浙商高看一眼、厚爱三分。
而看具体行动,近年浙江一方面开展“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等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努力在提供最优制度供给上胜人一筹,在营造最佳发展环境上先人一拍。另一方面,浙江还探索建立各级党政领导与企业经常性沟通联系机制,规定各级党政主要领导每年举行企业家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不少于两次。其还下发《关于完善改革创新容错免责机制的若干意见》,鼓励干部大胆探索、改革创新、干事创业、服务企业。
“应该说,浙江着力为企业打造最优环境的努力让我们感触很深,也让浙江的吸引力越来越大,让浙商回归项目越来越多。”此前回国发展的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贝达药业董事长兼CEO丁列明直言。
车俊此前指出,“我们将继续秉持亲商、安商、富商的理念,积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努力打造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企业获得感最强的省份,做到工作到位、政策到位、服务到位、关爱到位,让广大浙商投资放心、创业安心、发展顺心”。这样的表态,也让浙商回归有望在未来给浙江经济发展带来更多惊喜。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