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上海城市性质和目标愿景
规划明确,上海的城市性质确定为:上海是我国的直辖市之一,长江三角洲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文化大都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并将建设成为卓越的全球城市、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规划明确上海目标愿景为:立足2020年,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基本框架,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2035年,基本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2050年,全面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建设洋山深水港区国际级枢纽
为提升全球城市核心功能,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规划提出,将着力提高国际金融功能影响力和国际贸易服务辐射能级,提升对全球经济辐射能力,深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创新,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
以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核心,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
建设浦东枢纽、虹桥枢纽和洋山深水港区国际级枢纽,打造更开放的国际枢纽门户。
营造更具吸引力的就业创业环境,着力保障先进制造业发展。塑造国际文化大都市品牌和城市整体形象,打造国际时尚设计之都和世界著名旅游目的地城市。
“上海2035”提出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融入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推动上海与周边城市协同发展,构建上海大都市圈,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强化两大机场之间的快速联系
市规划国土资源局局长徐毅松表示,未来上海将完善“安全、便捷、绿色、高效”的综合交通体系,突出公共交通主体地位,加强市域轨道交通网络布局。
为支撑和引导城镇体系的优化并带动重要地区聚集发展,规划“一张网、多模式、全覆盖、高集约”的公交网络,形成城际线、市区线、局域线“三个1000公里”的轨道交通网络,基本实现10万人以上新市镇轨道交通站点全覆盖。其中,为提升新城与主城区快速联系,将规划9条主城区联系新城、核心镇、中心镇及近沪城镇的射线。强化两大机场之间的快速联系,规划联系浦东机场和虹桥机场的联络线。继续提高中心城轨道交通服务水平,加密中心城北部、东部地区的轨道交通网络,在中环附近预留城市轨道环线条件,增强沿黄浦江等主要客运走廊的轨道交通服务功能,确保主城副中心均至少有2条轨道交通线路直接服务。
川沙主城片区纳入主城区统一管理
规划提出,坚持“底线约束、内涵发展、弹性适应”,探索高密度超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牢牢守住人口规模、建设用地、生态环境、城市安全四条底线。缓解人口快速增长与资源环境紧约束之间的矛盾,严格控制常住人口规模,至2035年常住人口控制在2500万人左右。按照规划建设用地总规模负增长要求,锁定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在3200平方公里以内。
规划将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优化本市空间格局,构建由“主城区-新城-新市镇-乡村”组成的城乡体系和“一主、两轴、四翼;多廊、多核、多圈”的空间结构。“一主、两轴、四翼”,即:主城区以中心城为主体,沿黄浦江、延安路-世纪大道两条发展轴引导核心功能集聚,并强化虹桥、川沙、宝山、闵行4个主城片区的支撑,将4个主城片区纳入主城区统一管理,作为全球城市功能的主要承载区,以提升主城区功能能级,打造全球城市核心区。“多廊、多核、多圈”,即强化沿江、沿湾、沪宁、沪杭、沪湖等重点发展廊道,完善嘉定、松江、青浦、奉贤、南汇等5个新城综合性节点城市服务功能,培育功能集聚的重点新市镇,构建公共服务设施共享的城镇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区域协同、城乡统筹和空间优化。
下一步,上海将坚决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抓好规划的组织实施,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