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大学是一所民办研究型大学,试图打破一流大学都是公立大学的现状,以培养未来的基础科研、创新公司,以“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作为办学定位,类似于美国的加州理工学院。
教育部文件显示,西湖大学(代)校长为施一公。作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结构生物学家、清华大学教授,现年51岁的施一公于今年1月初正式请辞清华大学副校长。学校以西湖高等研究院的理学、前沿技术、生物学、基础医学等4个研究所为基础,组建理学院、工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含生物学和基础医学),优先形成理学、工学、医学3门学科类。
当前,西湖大学面向全球招聘领军人才和青年科学家,前期已经开展了五轮面向全球的优秀人才招聘,签约37名高水平学术人才,预计教师规模到2021年达到210人,到2026年达到300人。
与其他大学相比,西湖大学有啥不一样
作为非营利性的高等学府,西湖大学由浙江省统筹管理和指导,将聚焦基础性、前沿科学技术研究,坚持发展有限特色学科,注重学科深度交叉融合,着力培育拔尖创新人才,致力于集聚一流师资、打造一流学科、培育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
以博士研究生培养起步,聚焦基础研究、原始创新和成果转化
作为一所新型研究型大学,新在哪儿是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西湖大学“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的办学定位,是新的重要体现。
高起点,是指西湖大学将努力集聚国际一流师资,以博士研究生培养起步,适时开展本科生教育,未来学校总规模不超过5000人。
小而精,是指西湖大学的学科设置。学校以西湖高等研究院的理学、前沿技术、生物学、基础医学等4个研究所为基础,组建理学院、工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含生物学和基础医学),优先形成理学、工学、医学3门学科类。
小而精同样体现在师资选聘上。记者了解到,西湖大学面向全球选聘具有优秀学术造诣或学术潜力的教师,目前已完成6次全球招聘,拟聘任学术人才58人,其中,前期入职的教师已有7人入选第十四批国家“千人计划”青年项目。
研究型,是指西湖大学的高校定位。作为西湖大学的前身,西湖高等研究院自成立以来就一直聚焦基础学术研究和科技转化应用,致力于创造影响世界、造福人类的科学知识和技术发展。同样,西湖大学也将坚持致力于在基础科学研究、技术原始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作出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力的贡献。
“当下,我国的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在世界舞台上开始亮剑。但是,中国的持续发展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每一个挑战都将会成为我国今后发展的制约。”一年多前,西湖高等研究院成立时,院长施一公的思考也正是今天西湖大学所有创办者的思考和坚持。
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经费来源为社会捐赠、办学收入等
西湖大学将按照现代大学制度的要求,努力构建完善的治理体系。
学校设立董事会,校董会作为最高决策机构,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校董会由致力于国际化的现代高等教育事业、具有先进办学理念的国内外知名人士,以及政府部门代表等组成,对学校发展规划等重大事项进行科学决策。
校长执行董事会决定,负责学校日常管理。同时设立监事会、顾问委员会、校务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和学位委员会等,按照章程和相关规定开展活动,形成董事会和校长依法行使职权、教师治学、民主管理、社会参与的大学治理体系。同时,学校将依法设立中共西湖大学委员会,党委书记通过参加董事会、校务委员会,参与学校重大事项的决策。
“目前,校董会成员已经进入实质性提名和遴选阶段,西湖大学校长的岗位已有多位具有世界一流学术水平和国际视野及影响力的候选人,遴选工作正在抓紧推进。在校长到任前,由西湖大学筹委会主任、筹办工作组组长、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院长施一公统筹负责大学日常管理事务。”学校筹办工作组相关负责人介绍。
学校经费的来源也备受各方关注,据该负责人介绍,西湖大学的经费主要来源于社会捐赠、办学收入、竞争性科研项目经费及人才政策支持经费和政府扶持资金等。特别是创办初期,政府给予了政策和资金上的大力支持,学校正常运行后,经费将主要由杭州市西湖教育基金会承担。
据介绍,西湖教育基金会为非公募基金会。基金会理事会由施一公、陈十一、潘建伟、饶毅、钱颖一、甘中学、赵伟、陈越光等构成。迄今,已有多位对教育充满情怀的企业家慷慨解囊,助力西湖大学的创建。
“毫无疑问,创办西湖高等研究院是一次大胆的尝试,有阻力、有风险。”施一公曾坦言,这样一次大胆的尝试,需要国家和各级政府的支持,需要一大批企业家的慷慨资助,也需要一大批志同道合者的群策群力。
“探索董事会和校长依法行使职权、教师治学、民主管理、社会参与的大学治理体系,表明了西湖大学结合中国国情及优势,以国际化的办学理念,努力探索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有专家评价。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