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举办了多场专题论坛环节,其中主题《新能源智能汽车:十万亿蛋糕如何切》的专题论坛压轴登场。蓝驰创投管理合伙人陈维广担任本场论坛主持人,车和家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想、威马汽车创始人沈晖、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悉数到场作为讨论嘉宾,上演了一场精彩对话,云掌财经现场报道。
三位大咖谈论各自优势劣势
从2015年到2018年新能源从起步到加速,从国内到全球发展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那么相对特斯拉或者是国内相对来说比较大的汽车厂商去竞争,三位大咖也谈了各自的优势和劣势。
李想:没有简单的优势和劣势,新的造车的选手如果不是电动化,其实没有这个机会。如果不是智能化,中国也没有什么优势,长远来看,电子系统大家做的差不多。对我们而言,面临的选择是相同。做的第一个选择其实是产品人群不同的选择,对于任何一个新的造车企业,我们交付产品的时候就一次机会,我们每个人慎重又慎重,这一次机会决定了消费者还有供应商对我们可信度的认知,所以一上来的时候无论是特斯拉,还是我们小鹏还是威马,大家根据自己的这些经验,自己的判断,自己对市场的分析,选择自己认可的市场。并且在这个市场里把自己这方面的能力,技术,坚持把它做下去,我觉得这是最重要的。
最后其实你说什么优点、缺点,今天讲的都是白搭,做一个车就一个判断标准,就是消费者买不买。否则我们也知道传统企业,有豪华的团队,巨额的投资也没有什么作用,也有像吉利这样的,像长春这样大家都不看好,最后成为巨头了。
何小鹏:优势和劣势看跟谁比,我们在互联往领域里面,十几年前创业的时候很多海外互联网公司我觉得很牛。当时我们总结出来是三句话叫做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中国鱼吃外国鱼。后两句很容易理解,第一个大鱼和小鱼,逻辑上就是你在单点上投入更大,这一点就是一个大鱼。为什么有那么多新造车势力出现,我觉得第一点窗口期在变化,这个窗口期是以前没有出现的。第二点中国资本的红利真的是很大的。
第三点是今天汽车领域里面智能软件运营的分量越来越重了,用户需求变化越来越强烈。所以我们今天说企业的格局出在细节,今天这个局都是在一个局上面,细节做的好不好非常关键。中国原来的主流的整车厂,以及海外主流整车厂把中国化的细节做好,每一步走踏实,我们觉得都有可能成功。
沈晖:新的团队非但没有劣势和优势,因为我在传统汽车干了一段时间,有人说我们卧底这么久,现在终于可以干点自己的事情。
因为大家不了解我们做的对用户来说是全新的东西,用传统思维去理解的话,那么我们就是一个优势。有人跟我说充电不好是劣势,我认为充电不方便就是我们的强项。传统的车子卖给用户以后,用户用的频率最高的是加油,加油跟你没有什么关系。如今用户不但开我们的车,而是说高频跟我们发生各种各样的关联度,我认为充电对新造车势力来讲是一个强项,用已有的机会跟你的用户之间发生高频接触,发生关联。
其实我们三个人加起来不一定抵得过一个诸葛亮,一个汽车公司只有两三千人的规模是很少见的,一般都是上万人规模,脑子想到了,手脚不一定跟得上,所以我们利用这个时间差去执行。如何把产品做好,交到用户手里,尽快建立一个口碑,是我们关注的。我觉得我们新造车势力最痛苦的日子还没来,未来两三年会比较痛苦。大家都看到了以后,我们犯的错他们也知道,我们做的事情传统公司也在亏损,主要是利用窗口期把事情做好。
何为智能?
何小鹏:智能是特别大的概念,如果从车的本身这个产品来看,我现在把它分为三块,一个叫车内智能,一个是车身智能,一个是车外智能,车内智能大家基本上很少有人去思考,就是说车里面有新的交互方式,有大屏幕等等。车身智能有一个很大的变化,就是说今天的车有很多感应器,有很多统一计量单元的对于车的感受是非常强烈的。比如说自动驾驶,比如说自动雨刷,自动夜间光,或者是自动关门,但是我觉得未来人车厂最重要是车跟车,车跟人,车跟场景之间的事。
李想:本身这一轮,新造车形式:一个是电动,一个是智能。其实我觉得长远看,电动不是一个太大的基础力量。整个智能将是未来大家长远竞争的一个核心,早期的时候反而不明显。我觉得今天汽车几乎是一个弱势,没有任何智能而言。
今天跟用户讲智能是一件特别难的事情,因为今天用户看到的汽车跟当时看到诺基亚手机一样,苹果开发布会的时候说道,真正的智能是苹果ID,是APPstore,用户说你们是帮神经病,作为智能汽车企业,就面临这样一个问题,真正的核心是各种各样的数据融合,把车变成一个终端。这是一个核心的开始,背后的工作其实是去研发一辆车,这是对我们的挑战。早期的时候这些东西挺难对用户讲清楚,就跟智能手机一样越用越离不开它。最终什么是智能汽车?就是让这个车变得有生命力,一个生命力的车是真正的人工智能汽车,就跟手机一样。而车一定会发挥相同的作用,今天只能踏踏实实的去做。
面临何种风险?
沈晖:我当时风险,主要来源于这三方面。第一是技术,你的技术到底对这个世界上最复杂的智能硬件是不是具备颠覆性;第二是团队,做我们这个事情就是打群架,互联网是历史上一个两个人就可以解决了,可能是一个技术天才,可能是一个营销天才,把这个事情干成了,车不是这么回事。车是一帮人,我当时脑子里想着梁山108个好汉,我们很幸运就找到一帮人。第三是资金,这三个是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人才密集型,三者缺一不可。当然我认为这个还是有风险的,毕竟我们这一批,大家就算联手干,面对世界上有史以来地球上最复杂的智能硬件,这个挑战还是有的,最后还是要靠产品说话。
李想:第三次创业对我来说是一个组织,因为汽车太复杂了,而我们干这件事情比传统的汽车还复杂,我们把这种传统汽车里边的研发人员、互联网人、智能手机的人、自动驾驶的人以及线下零售的人聚集起来。不同组织的人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但是每个人一定是从汽车领域到互联网领域都特别了解汽车,了解互联网,了解智能硬件,了解零售。传统厂商不能让供应商,不能让员工看到造型设计的这些理念,决策理念,这让我们做的很透明,后来发现这是必然要做的东西,慢慢这个融合的效率产生了非常好的结果。所以这个是我们最恐惧的事,也是汽车领域做的最痛苦但也是必须要做的事。
何小鹏:我觉得硬件是一个平衡的艺术,这个是很重要的体系,这是我们新公司要做的。我最开始找整车厂的人,他们说你们什么都懂,你知道零件吗?你知道零件系数是多少吗?但是我这次看到他们有非常大的变化,在这种融合的情况下,趋势是什么样以及过程是什么样,它需要一个平衡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比如说你是以用户为导向,以成本为导向还是以安全为导向,可能第一款车差异不太大,但是越来越差异越大。
第一点我非常认同车是极其复杂的事情,我了解很多整车厂的专家他们知道很多细节,但是这些细节如何获得?因为他们分工太细致了,所以他不确认,不敢确认,到底能不能改,有时候你改就犯了巨大的错误,但也有可能是挑战,所以这个里面如何平衡好,是一件值得思考的事情。
智能汽车销售模式怎样?
何小鹏:在过去中国的整车行业主要还是一些4S店,我觉得是有很多合理之处。现在小鹏探索一个新的现象和组合网络,刚开始我们探索这个组合网络会全部自建体系。
就是原来整车销售的数据链条不是很通畅,但是它的好处在于原来的销售网络能够很快的规模化,能够很快触达到神经末梢。所以在平衡上我们第一步在创新、探索上,第二步会有更多的合作网络。从销售体系融合线下,同时加上线上的组合探索,这是我们宏观的策略。
沈晖:其实我们做的是一个新零售,就如刚才小鹏总讲的,因为汽车有段时间比如说像前两年的电商,走到尽头了。对于普通商品,一般家庭成交了以后,如果你没有质量问题是不需要线下服务的,汽车就算没有质量问题还需要维护、保养,还有充电的问题,以及一些产品体验和用户反馈的问题,例如交车、上牌照很难到用户家里帮用户完成。
我们采取的是混合的模式,一方面直营,保证各市场的用户体验,不管是交车也好,线下的服务也好,因为我们是量产车,量产车没有足够的量没有足够的大数据美好的愿景实现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混合,给用户更好的服务。
李想:车这个东西还跟电子产品不太一样,因为我们汽车之家之前也做过电商,我们发现交易的频次和交易的维度,线上线下呈反比。一个是低频大的交易适合线下,高频的适合线上。频率大的,用户购买成本太高,所以我们考虑很多包括用户对品牌的信任度。包括后面的车,不仅是一个产品还有资产保值,这些综合方面基本上我们大家的共识就是线下的店是绝对不能少的。
2018年新能源智能汽车发展?
李想:我希望2018年包括未来都能够对外交互,因为未来我们这个体系,在传统厂商的竞争,任何单独路线,应该符合国家法律这是很关键的,我不希望出现像乐视那样,大家期望值很高,但是最后不行。
何小鹏:如果从用户角度来看,我希望对特斯拉有一些包容。我相信新造车势力造出来的车肯定有很多的不足,也有很多创新和差异。我希望更多的包容和鼓励,这样才逐步的通过今年、明年和未来把品质不断的提高,推出更好的产品。
沈晖:2018年特别有意思,一年前东北造的中国第一辆车,2018年我们可以有世界水平的自动汽车可以交付。我们大家现在是从人家身上抢蛋糕,中国有3000万辆的乘用车,我希望我们新造车势力可以一起切百万辆级的蛋糕,2018年是可以量产交付的年份,希望在历史上是很特别的一年。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