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期望区块链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创始人戴威对此态度也一直积极。据快的打车创始人陈伟星透露,戴威理解区块链,并多次与他交流有关ofo区块链的话题。
但是区块链化能否真的ofo走出残酷激烈的市场,以及区块链能否真正解决ofo实际运营难题,甚至解决其资金困境等等,都还是未知数。
首先,区块链能否解决共享单车城市治理难题?
区块链拥有信息不可篡改、开放性和去中心化三个特点,这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共享经济下的“城市病”,例如,目前ofo的免押金服务主要是通过芝麻信用分来获取,只要分数在650分以上,就能够免押金骑行。
有分析认为,如果利用区块链不可篡改的特性,就可以省去与芝麻信用对接的过程,并能解决ofo与用户之间的信任问题,达到缩减流程、节省成本和提升效率的目的。
但是对于共享单车更大的两个bug,维护成本过高与乱停放等问题,这个问题源于后续的维修与人工搬运,很显然,区块链却并不适合解决它们。据品途网报道,lookbc区块链技术社区站长天佑曾表示,其实共享单车投放、调度、停放这些运营上的痛点,实际应该用大数据和机器学习来解决。
其次,区块链能否令ofo在共享单车中突围?
共享单车行业市场规模庞大,单国内一线城市每日使用人次就可达近百万,但是高度雷同的商业模式与同质化的竞争也日益激烈。ofo的突围离不开用户与技术这两大根本。
有分析称,在“共享单车”领域引进区块链技术以后,任何一个用户都可以投入符合标准的单车用于共享,从而实现C2C的运营模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有效利用。
但是随即就有自媒体人发出质疑,“运用区块链建立用户使用单车的信用额度”有何意义?人们在使用单车时和其本人的信用关联度并不高,如何应用在征信方面呢?
前不久,ofo与GSELab合作上线骑车挖矿功能,用户在骑完车后能够获得GSE的token,未来用户还可以用这些token交换通行证,而且在加密货币市场兑换其他货币。token技术的引入,能够帮助ofo解决不同国家用户之间存在的货币转换问题,提高用户骑行结束后的结算效率。但是很快ofo就对外表示,目前只针对新加坡市场,没有筹备任何ICO,一定会严格遵守主管部门的法律法规要求。
资本困局成生死局,如何解决?
共享单车上半场角逐主要围绕用户展开,本质目的都是提升用户体验,进而获得理想的用户活跃度、用户留存率与用户粘性。然而在行业分水岭已现的背景下,共享单车下半场需要“强强联合”。
今年1月,据腾讯《一线》报道,ofo当时公司账户上的可用资金仅剩不到6亿人民币,若按照ofo每月4-5亿元的人员工资和运维等支出、以及持续流出的押金计算,ofo手上的现金仅能支撑一个月。且ofo仍欠供应商约25亿元人民币,亏空押金总额约30亿。
在商业化盈利模式还有待考量之际,ofo和大股东的关系变得微妙。媒体报道显示,此前戴威通过动产抵押方式,先后两次将其资产共享单车作为质押物,换取阿里巴巴共计17.7亿元的借款。这次融资的方式颇为特别,以单车作为抵押物换取融资在行业内还是首次。
不仅如此,根据公开数据,ofo融资已超过6轮,融资总额超20亿美元,投资方数十家,ofo成为融资最多的共享单车企业,这也意味着,ofo离不开资本。
但另一方面,戴威坚持ofo绝不放弃独立发展。进军区块链领域正是ofo最新的尝试。当务之急,ofo意图找到自己的盈利模式,实现衅车的造血功能。在大潮渐渐退去的共享单车领域,“盈利”更是一个未知数。
(除文中注明外,文章还综合自新浪财经、投资界、钛媒体、中关村在线、IT时代网等。)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