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以陆海统筹推进海洋强国建设,要深入把握海洋强国建设的内涵和要求,进一步明确陆海统筹的主要任务,充分发挥陆海统筹对海洋强国建设的战略引领作用,坚持走依海富国、以海强国、人海和谐、合作共赢的发展道路。
把握海洋强国建设的内涵和要求
习近平同志指出,“21世纪,人类进入了大规模开发利用海洋的时期。海洋在国家经济发展格局和对外开放中的作用更加重要,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角色更加显著,在国际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竞争中的战略地位也明显上升。”我国是一个陆海兼备的发展中大国,建设海洋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提供重要依托。世界海洋强国普遍高度重视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正在走向深海、远洋、极地,深海油气、海底矿产、深海生物基因和远洋渔业已成为国际海洋资源开发的热点。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海洋经济快速发展,为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作出了巨大贡献。《2017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2017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达77611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4%。同时,我国绝大部分外贸运输通过海运完成。以陆海统筹推进海洋强国建设,要不断加强对深海、远洋、极地的探索与开发,充分发挥海洋对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重要作用。
以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为目标。维护国家海洋战略利益,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重要内容,对建设海洋强国意义重大。我国拥有300多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维护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使命光荣而神圣、任务繁重而艰巨。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方面成就卓著。以陆海统筹推进海洋强国建设,必须以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为目标,坚定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寻求与相关国家利益汇合点,推动世界各国共享海洋。
以绿色发展为引领。海洋为人类提供着丰富的物质财富,是人们生产、生活和运输活动的重要空间和载体。海洋也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全球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伴随深海环境、气候变化等领域研究不断取得新进展,人们对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价值的认识水平不断提升,合理有度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以陆海统筹推进海洋强国建设,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牢固树立发展和保护相统一的理念,建立完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落实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让绿色发展理念从大陆向大洋延伸,守护好海洋这片蓝色国土。
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习近平同志强调:“建设海洋强国,必须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步伐。”海洋科技发达,是海洋强国的重要标志。可以说,海洋竞争实质上是高科技竞争,海洋开发的深度取决于科技水平的高度。近年来,围绕海洋展开的国际竞争日益激烈,深海和极地探测,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大洋多金属结核等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海底隧道等海洋工程技术及装备制造,海水种植和综合利用,海底光缆和通信技术等,已成为全球高新技术竞争的新领域。以陆海统筹推进海洋强国建设,要抢占关键领域的高新技术研发制高点,在全球高科技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明确陆海统筹的主要任务
坚持陆海统筹,关键是要转变以陆看海、以陆定海的传统观念,进一步明确陆海统筹的主要任务,既提升海洋经济、军事、科技等硬实力,又增强海洋意识、海洋文明等软实力。要坚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一起抓,在统筹推进陆地事业和海洋事业发展中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海洋蕴藏着人类生存发展的宝贵财富,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近年来,虽然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较快,但总体水平不高、区域发展不平衡、科技支撑能力不强等问题依然存在。坚持陆海统筹,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就要不断优化资源配置,确立多层次、大空间、海陆资源综合利用的现代海洋经济发展意识,构建陆海空间良性互动、陆海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推动海洋经济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海洋开发方式向循环利用型转变、海洋科技向创新引领型转变、海洋维权向统筹兼顾型转变,实现从单一的海洋产业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开放多元的大海洋现代产业体系跨越。
开拓发展新空间。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利用海洋的民族之一。但历史上,由于受重陆轻海观念的影响,人们缺乏海洋意识,以致未能实现向海发展、以海强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在发展外向型经济过程中实现了快速发展。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京津冀地区已成为我国发展水平高、质量优、活力足的经济中心地带,成为新时代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依托和引领力量。海洋是孕育新产业、引领新增长的重要领域,以陆海统筹推进海洋强国建设,就要大力优化近岸海域国土空间布局,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空间,推动海洋经济由近岸海域、海岛向深远海、极地延伸。
全方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陆海统筹,一项重要内容是构建陆海协调、人海和谐的海洋空间开发格局,全方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进一步明确了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总体要求。坚持陆海统筹,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要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打破陆地与海洋之间的思维壁垒,准确把握陆域海域空间治理的整体性和联动性。尤其要合理安排陆海资源开发利用的总量、时序和空间分布,建立陆海一体空间开发秩序,实现陆海空间资源保护、要素统筹、结构优化、效率提升和权利公平的有机统一,建立永续发展的空间系统,全方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依托海洋构建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
在陆海统筹中建设海洋强国
以陆海统筹建设海洋强国,要充分发挥陆海统筹的引领作用,大力构建现代化海洋经济体系,建立完善陆海统筹的空间规划体系,协同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努力建设海洋经济发达、海洋科技先进、海洋生态健康、海洋安全稳定、海洋管控有力的海洋强国。
构建现代化海洋经济体系。坚持陆海统筹,大力构建现代化海洋经济体系,要以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区为重点,发挥舟山群岛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等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的平台作用,加快提升改造海洋渔业、船舶制造等传统产业,稳步推进深远海油气资源开发。支持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高起点发展以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海洋经济,加快发展海洋休闲娱乐、涉海金融等新兴海洋服务业,完善涉海金融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南海天然气水合物、海底矿物商业化开采,加快培育海洋生物、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洋工程装备研发与应用等新兴产业,积极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
建立完善陆海统筹的空间规划体系。坚持陆海统筹、建设海洋强国,要建立完善陆海统筹的空间规划体系,牢固树立大生态、大空间、大保护的理念。着眼于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科学划定生态红线,严守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和自然资源利用上线。统筹陆域开发与海域利用,统筹推进海岸带和海岛开发建设,统筹近海与远海开发利用,优化海洋开发和保护格局。明确海洋国土在空间规划体系中的地位,探索规划对象、规划功能和规划用途管制一体化格局,构建陆海统筹的国土空间开发与管制框架体系,建立陆海资源、产业、空间互动协调发展新格局。
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坚持开放发展理念,协同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积极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习近平同志指出,“过去我国的开放基于沿海地区,面向海洋、面向发达国家,今后更多要考虑中西部地区和沿边地区开放,进一步向西开放、向周边国家开放。”这为坚持陆海统筹、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指明了方向。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要着力打通内陆开放、向西开放通道,畅通海上开放通道,在提升向东开放水平的同时,加快向西开放步伐,推动内陆沿边地区成为开放前沿,实现开放空间逐步从沿海、沿江向内陆、沿边延伸,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互联互通网络,推动建立统一的全程运输协调机制,促进国际通关、换装、多式联运有机衔接,逐步形成兼容规范的运输规则,实现国际运输便利化。大力推动口岸基础设施建设,畅通陆水联运通道,推进港口合作建设,增加海上航线和班次,加强海上物流信息化合作,形成陆海统筹、东西联动的全面开放新格局。
(作者为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