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还不到三年的拼多多要上市了!尽管此前已有一些零星传闻,但北京时间6月30日凌晨传出消息的时候,仍然让很多人感到震惊。
要知道,仅仅两个多月前,拼多多才刚刚完成C轮融资。这就像,刚知道邻居家有个聪明的孩子考上了高中,没想到过几天就要跳级考大学了。
在以淘宝、京东为首的电商围城中,业界一度认为新的电商机会只会存在细分领域中,不会再有能对淘宝、京东形成实质性挑战的综合性大电商出现。然而,拼多多的快速成长让看扁行业后来者的人大跌眼睛。诞生后不久,拼多多便成为一匹不折不扣的黑马,并且一黑到底。
拼多多的“意外”上市提出了三个问题:此时上市为什么?它是如何一夜之间长大成人的?它的未来又会怎样?
此时上市为哪般?
拼多多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招股书,外界报道拼多多计划通过ipo筹资最多10亿美金。所募资金主要用于业务营运、研发,及一般企业用途及营运资金,包括潜在策略投资及收购。
对于拼多多这种规模的电商来说,10亿美元并不多。今年4月,由腾讯产业共赢基金、红杉资本中国投资的C轮融资就达30亿美元。
很显然,拼多多此时上市肯定不是为了这“区区”10亿美元。
拼多多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黄峥在递交上市申请时写给股东的一封信中说,“往后看3年、5年还是更长时间上市,其实没有本质区别”。为何这么说?
从成立至今,拼多多已经进行了四轮融资。如同大多数建立海外架构的中国互联网企业一样,投资者中不乏IDG资本、光速中国、红杉资本这样海外背景的投资机构,他们对美国资本市场了如指掌,而且中国互联网企业这些年来已经获得了美国资本市场的认可。赴美上市对于拼多多来说无疑是最佳选择,问题只是何时上市。
有业内人士分析,当前这个时点正是拼多多在美上市的窗口期,换句话说,正是好时候,再等下去可能还不如现在。一方面,中美贸易关系充满不确定性,给中国企业赴美上市增加了未知风险;另一方面,拼多多目前正处在高速成长期,而未来的增长空间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拼多多的招股书显示,这仍是一家亏损的公司。2016年和2017年分别净亏损2.92亿元和5.25亿元人民币,亦即拼多多创业三年多,截至2018年Q1累计亏损(含期权支出)仅为13.12亿元人民币。
这样的亏损规模在A股根本没有上市的可能,但是在美国不同,投资者关注的是这家公司的成长性和未来的赢利能力,就目前来看,拼多多在这两方面都表现出了一定的说服力。
根据招股书中披露的数据,拼多多的营业收入2016年还只有5亿490万人民币,2017年猛增到17亿4410万人民币,而2018年一季度就实现了13亿8460万人民币,而且由于春节的原因,一季度还是传统的淡季,营收高峰期是四季度。之所以亏损扩大是因为公司为了扩大市场份额,投入也在增长。
横向比较来看,无论是活跃用户数和GMV(商品销售额)这两个关键指标,还是应用商店下载排名等辅助数据,都显示拼多多已经是仅次于淘宝和京东的国内第三大电商,在某些方面甚至已经赶超京东。
黄峥在给股东的信中并没有突出融资需求,而是强调,“而在公众的监督下,拼多多可以成长得更好更强。”如果回顾一下拼多多的成长历程,就会发现黄峥此话并非虚言。拼多多的崛起非常迅猛,但是同时也伴随着成长的痛苦。
拼多多是如何成为黑马?
淘宝2003年成立,京东2004年上线,此后还涌现出唯品会、苏宁易购、国美在线等一批电商,直到2015年9月,拼多多才成立,历史可谓非常短,但是其成长却是最快的。
根据公开数据,拿GMV这个关键指标来看,2016年2月单月破1000万;2016年12月超过20亿;2017年3月超过40亿;2017年9月超100亿。京东达到月GMV百亿用了整整6年时间,拼多多只用了两年。
从用户数上看,2017年9月用户超过1亿;2017年12月用户突破3亿,活跃用户达到2.45亿;2018年3月31日,活跃用户达到2.95亿(注册用户数不详)。
从几个关键指标上看,拼多多与淘宝还存在不小的差距(比如淘宝的月活用户约5.3亿),但是与京东已经在伯仲之间,拼多多应用端甚至在渗透率上已经超越京东,成为国内第二大综合电商平台。
拼多多的脱颖而出并快速成长,主要得益于其独创的社交电商模式。它成功地把网购和微信等社交媒体紧密结合起来,以拼单获取低价为目的,利用微信这样的社交媒体实现了用户数和销售额的爆炸式增长,有人说这是一种类似于“病毒式”的增长速度。
令人惊奇之处在于,将网购和社交媒体结合起来的想法并非拼多多首创,阿里巴巴、腾讯和京东都曾进行过尝试,但是都没成功,业界一度认为这是一条死胡同。但是,拼多多把这条路走通了,开创了一片蓝海。
拼多多的商业模式和以前团购模式非常类似,以前的团购都是通过QQ、论坛等线上进行联系,集齐一定规模后,再去和商家谈判以获得优惠。拼多多这种线上直接拼单模式的兴起得益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尤其是微信在2013年后的普及。拼多多的商品通过微信直接就可以分享链接,可以汇集需求,大大提高了拼单的效率。
拼单模式将线上购物转换成一种动态社交体验。拼多多有意识地将平台打造成“虚拟集市”,买家既能在平台上浏览各类商品,也能在平台上与社交好友互动。传统电子商务平台基于“库存索引”模型,但拼多多则旨在让更多的用户带着乐趣分享实惠,发现和购物的乐趣与兴奋感。“社交+电商”模式造就了较高的用户参与度。
拼多多出现之前的网购平台,有些也想到了与社交媒体的结合,但是只有拼多多设计出了最佳的结合模式。等到别人回过味来时,它已经一骑绝尘。就大的网购行业来说,先行者未必就一定有先发优势,比如当年的ebay、卓越网,但是就拼单这种具体的商业模式来说,先发的优势非常明显。
拼多多的早期也出现过很多问题,比如低价带来的低质量,高昂的销售额吸引了大量出售假货和劣质商品的中小卖家。关注拼多多的人可以发现,早期平台上的差评率比较高。究其原因,拼多多对自身的增长速度也始料未及,在运营管理方面没有跟上。
拼多多也意识到这些问题并迅速做出应对,在平台治理方面,拼多多则采取了与比传统电商更严格的政策,如假一赔十,按批次赔付等。招股书显示,依据平台与商户间协议,当商户出现出售假货和延迟发货或者虚假发货等行为时,商户被扣除的消费者赔付金均将被以全平台可用的代金券形式全额发放给该批次消费者。
一些受到处罚的平台上的商户甚至因此到上海拼多多总部的楼前示威。但是,这并没有阻止商户数量的增长。截至2018年3月31日止的12个月内,平台活跃商户数量超过100万。消费者也越来越认可拼多多,商品的好评率明显提升。
与此同时,拼多多大力增强了技术力量建设。拼多多的招股书上说,“技术和创新是拼多多的核心竞争力。公司的技术和运营团队之间的无缝协作以及公司的大数据分析能力,为公司带来了巨大的运营优势。公司的算法工程师充分参与所有关键的运营环节。他们对不同业务部门的计算需求有彻底的了解,因此能够通过技术支持来解决经营业务上的多样化需求。”
截至2018年3月31日,拼多多拥有一支超过700名工程师的技术团队,其中100多名工程师专注于算法设计和开发。公司的大部分工程师都拥有研究生及以上学位,并拥有在谷歌,微软,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等大型科技公司的工作经验。
营销投入也是拼多多能够快速占领市场的一个重要推动力,尤其是2017年以来,拼多多的广告占据了各大综艺节目,比如《极限挑战》和《中国新歌声》。据悉,仅《极限挑战》的特约赞助权,拼多多就豪掷了1亿元。与之伴随的是拼多多的“洗脑神曲”般的广告语“拼多多,拼多多,我和你,拼多多……”除广告投入外,还包括各种线上的促销活动,比如红包、优惠券等等。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拼多多营业收入增长那么快,亏损却越来越大。
未来会怎样?
拼多多在招股说明书中描绘了一个美好的前景。从大的方面讲,中国的零售业仍处在高速增长期,其中网络零售的增速更高。物流基础设施的完善、消费升级、小微企业的增长等都给中国的网络电商提供了广阔的增长空间。
随后,招股书就自述了拼多多自身的优势:迅速发展的“新电商”平台;物美价廉的商品和严谨的的品控;充满乐趣和互动的购物体验,培养起高度活跃的用户基础;对技术的重视;以及拥有技术及运营背景的资深管理团队。
与此同时,招股书也分析了拼多多面临的挑战,其中包括:维持目前的发展速度;更好地理解买家需求,提供能吸引并留住买家的产品及服务;继续扩大买家数量;维持并进一步改进品控政策及措施;与商户建立并维持良好关系等。
就目前来看,很难说拼多多进入了一个像淘宝和京东那样的平稳增长期,未来仍然有不确定性。
拼多多的用户虽然已经超过3亿,但相对来说,由于拼多多依然主打低价策略,这种价格优势能支持多久现在很难判断。拼多多的用户粘性到底有多大也不好判断。阿里巴巴的高管甚至表示过,就当拼多多在帮他们开拓农村市场、教育用户,最终大量的用户还会流向淘宝。
有数据显示,卸载淘宝的用户有50.3%流向拼多多,拼多多的卸载用户中有78.3%流向淘宝,两个平台中部分人群出现高度重合性。
拼多多对淘宝和京东两大电商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两个电商也分别做出了应对,比如也实行拼团或设立特价区。
但是,拼多多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黄峥认为拼多多的模式有其独特性:“淘宝也好,京东也好,都是搜索引擎式的电商,就是电商版的Google,重点是人找货。而拼多多想做一个电商版的Facebook,重点是货找人,就是要有更多的温度和乐趣,本质上是两个物种”。
黄峥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对拼多多的发展方向进行了阐述,他说,虽然拼多多现在只实现了拼实惠,但未来会向拼好货、服务、温度的方向发展,“我们要做的是供应链的创新、模式的创新,而不是照抄淘宝、天猫。”
按照现在的发展势头来看,无论拼多多是否做出改变,短期内都将继续高增长,但就中长期来看,就要看其自我革命、自我完善的程度了。或许从不久后的股票发行情况,我们也可以看出资本市场对拼多多未来的预期到底是乐观还是悲观。
不过,从拼多多2016年逐渐为人所知之时,唱衰的声音就从未间断过,整个团队也顶着极大的压力在前行。但是,到目前为止,拼多多仍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用一句流行的英语短语来说,so far so good。对于这种新生的商业模式,我们还是应该给予更多的包容和乐观预期。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