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证券多只资管计划日前发布风险提示公告,截至6月29日,包括同吉1号、同吉2号、同吉3号、同吉4号、同吉5号、同吉8号在内的6只资管产品,均未收到上市公司应付2018年第二季度分红款项。
大同证券相关工作人员向《中国经营报》记者确认,截至7月11日,仍未收到上述应付分红款。
记者注意到,投向凯迪生态和东方金钰(10.040, 0.00, 0.00%)的上述6只资管计划将于今年底迎来首个运作期结束。根据相关监管要求,到期后将不得展期。两家上市公司是否已做好了兑付准备?截至记者发稿,两家公司均未作出回应。
违约前已有迹象
大同证券同吉系列产品主要开展上市公司信用贷业务,包括亿阳集团、盛运环保(4.000, 0.06, 1.52%)(300090.SZ)、金洲慈航(3.500, 0.07,2.04%)(000587.SZ)在内的多家上市公司均曾通过同吉系列募集贷款。
记者查询到,上述6只资管产品均成立于2016年10月至11月。根据大同证券公告,同吉1号、同吉2号、同吉5号,通过中海信托的中海汇誉 2016-86 凯迪生态流动资金贷款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向凯迪生态发放信托贷款;同吉3号、同吉4号、同吉8号,则通过中海汇誉2016-87东方金钰流动资金贷款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向东方金钰发放信托贷款。
7月6日,同吉8号底层借款人东方金钰由于相关银行账户被冻结,导致资管计划2018年第二季度利息兑付逾期而引发市场关注。
事实上,无论是凯迪生态还是东方金钰,其财务方面的风险早已显现。
2018年5月7日,凯迪生态中期票据“11凯迪MNT1”违约;2018年5月8日,凯迪生态遭证监会立案调查。2018年6月11日,凯迪生态公告显示,其母公司账户共有13个被冻结,38个子公司账户被冻结,大股东阳光凯迪所持股票被轮候冻结共计11次,截至2018年6月7日,凯迪生态及其全资子公司作为被告或被申请人涉及的诉讼合计138件。
5月18日,东方金钰公告称,其子公司深圳东方金钰网络金融服务有限公司、控股股东兴龙实业等与中睿泰信叁号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的合同发生违约,并产生了相应仲裁,凯迪生态及其子公司部分银行账户、部分子公司股权及兴龙实业所持凯迪生态股权被司法冻结。直到7月7日,东方金钰相关银行账户才解除冻结,恢复正常使用。
“目前东方金钰已发函至各银行及金融机构,声明已与相关机构达成和解,将于近期办理账户解封手续,并承诺于7月20日前支付欠息。”大同证券人士向记者表示。
不过,大同证券并未透露关于来自凯迪生态方面的偿付计划,记者向凯迪生态方面发去的采访诉求也暂未获得回应。
“对于所有存在潜在风险及已出现风险的产品,我司会根据实际情形,采取现场驻点催收、司法讼诉、求助当地政府协调等手段最大限度维护投资者利益。”大同证券人士表示。
多次“踩雷”
实际上,这并非大同证券同吉系列首次“踩雷”。
记者注意到,同吉9号和同吉10号目前的状态是“基金终止”,而非正常到期后的“已清算”。大同证券于2016年12月和2017年2月通过信托计划向龙力生物(即*ST龙力(1.730, 0.00, 0.00%),002604.SZ)发放信托贷款合计22656万元,2017年12月,同吉9号到期,同吉10号因龙力生物未及时偿还信托计划下的信托贷款,亦提前到期。12月下旬,龙力生物与大同证券达成了调解书,龙力生物承诺将分期偿还全部借款本息。不过,半年已过,仍有一半资金尚未兑付。截至目前,上述2只资管计划已进行4次清算,第四次清算后剩余份额合计仍有约11482万份。
“龙力生物已连续4次偿还本息,相关催收工作仍在继续。此外,我司还通过司法讼诉等手段冻结了龙力生物的部分资产。”大同证券人士表示。
无独有偶,目前仍在封闭期的同吉37号通过“长安宁-尤夫股份流动资金贷款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向*ST尤夫(6.810, 0.04, 0.59%)(002427.SZ)提供8000万元的信托贷款。而*ST尤夫目前已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并涉及多项诉讼,大同证券目前未对该资管计划做相关风险提示。
大同证券人士表示:“截至目前,同吉37号的融资方尤夫股份整体经营活动正常运转,各季度均正常付息。根据公告,具有央企背景的航天科工投资基金管理(北京)有限公司已与尤夫股份间接控股股东苏州正悦签订了意向协议,拟收购尤夫股份控股股东尤夫控股的股权。我司会密切跟踪事件进展,并严格按照产品合同和监管规定,通过合规渠道对事项的最新进展及产品信息等内容做出对外披露及公告。”
今年6月21日,同吉37号正常进行了2018年第二季度分红。
游走于“地雷”上市公司的“同吉”系列无异于在刀尖上舐血。然而,“高风险”并未带来“高收益”。尽管在大同证券官网,“同吉”系列产品均被标注了“高风险”,然而以同吉1号为例,其首个运作期的业绩比较基准年化仅为7%~7.2%。
另据媒体报道,今年初,监管层已对投向委托贷款资产或信贷资产的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全面叫停,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从即日起,停止对投向委托贷款资产或信贷资产的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进行备案,定向投向委托贷款的资产或信贷资产需向上穿透符合银保监会的委贷新规,按照新老划断原则,已存续的业务自然到期不得展期和新增。
“我们希望(这些事情)能够尽快妥善处理。公司‘非标’的资管业务去年就停下来了,现在正集中精力处理这些遗留的问题。”大同证券相关工作人员表示。
上述6只资管产品能否到期兑付,本报记者将持续关注。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