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意留下的原因其实很简单:一是舍不得。在伊宁工作了3年,已和当地干部群众结下了深厚情谊;二是放不下。3年时间他分管教育、产业发展等,很多事情刚刚破了个题,希望自己和同事在这两方面能干出点成就;三是离不开。有历届援疆干部打下的基础和自己这3年的调研、思考与实践,若再有3年时间,可以为伊宁做更多的实事。
在伊宁,教育远比建一座桥、修一条路、盖一幢楼更重要。南通是教育之乡,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过去,南通和全国各地援疆作法一样,每批只来5名老师,师资力量捉襟见肘。后来,张华和同事们大胆提出了百名教师援疆计划,这项计划实施后,大大改变了伊宁的教育状况,让伊宁的每一所重点学校、每一个年级、每一门课程,都有南通老师的传授,更对伊宁的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张华来到伊宁后,发现这里有着很好的交通优势,不仅距离机场近,还有高速公路、火车站等。与此同时,伊宁还有土地优势、劳动力优势,用电也很便宜。新疆是我国棉花主产地,张华建议县里大力发展轻纺产业及相关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伊宁县委的支持下,张华和同事首先规划了伊宁轻纺产业园,并决心将这个产业园打造成伊宁工业的名片。
张华牵头组织开展深入调研,主持起草并形成《伊宁县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意见》《加快伊宁县纺织服装产业发展优惠政策》《伊宁县推进轻纺产业区劳动力就业实施方案》等多项支持性文件,成功完成伊宁县织造产业园招商引资项目。现在,该园区已建成标准厂房和相关配套设施超过20万平方米,已落户企业8家,吸纳当地4000多人就业,为各族群众打造了一个致富就业平台,为伊宁县实现工业经济“华丽转身”提供了强大动力。
张华还依托南通几百万人的大后方,开展捐书活动。根据规划,张华和同事们将通过3年的努力,募捐3000万元的图书,在伊宁的每一所学校都建成一座图书馆,每一个教室都有一个爱心图书角,让知识改变每一个孩子的命运。目前,张华和同事们已为伊宁县成功募捐图书70万册,极大缓解了边疆孩子缺少图书状况。
“此生幸为援疆人,一片真情洒边疆。”张华说他愿意为了肩上这份沉甸甸的使命和责任,奉献自己所能。(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薛海燕)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