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中国经济发展成就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市场的繁荣,是依靠各类市场主体来支撑的。这些主体既包括国有企业,也包括内资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还包括各类外资企业,这些企业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推进,更好地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
营商环境是“软实力”,中国有“硬措施”来保障。没有竞争就没有公平的市场,没有公平的市场就没有先进的企业。近年来,从深化“放管服”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到加强与国际通行经贸规则对接、进一步扩大开放,再到推动高质量发展、打造竞争新优势,中国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措施不断出台。在这个过程中,各类市场主体竞相发展,中国经济也更深地融入了世界经济体系,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更有吸引力的投资市场。当前,国际竞争很大程度上是优化营商环境的竞速,中国也在以更实的举措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赢得主动、取得优势。
知识产权保护是“迫切要求”,中国有坚定举措来护航。从行政、经济、司法等多个方面着手,深化机构改革,优化知识产权制度,提高知识产权制度的整体运行效率……中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一直没有停步,对国内外企业的知识产权一视同仁、同等保护的原则一直在坚持。这不仅是中国扩大开放、融入世界经济的需要,也是中国经济实现转型升级、向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出海,中国也希望外国政府基于对等原则对中国企业的合法知识产权给予保护。
当然,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也必然要求所有企业都应守法经营,如果触犯法律都应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是中国坚守的原则。
开放包容,是一脉相承的逻辑。借助夏季达沃斯论坛这一平台,中国传递出了更加强烈的信号——中国政府对于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有着坚定的决心,对于坚决消除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的各种不合理障碍有着坚定的决心。如此,收获的必将是各类市场主体的生机与活力。(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牛 瑾)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