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点赞
白皮书全面澄清了中美经贸关系中的关键事实。国际舆论纷纷点赞。
塔斯社文章指出,根据白皮书,中美分别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通过40年双方的不懈努力才达到了当前的经贸水平,应当珍惜。俄罗斯媒体NTV报道称,白皮书中的数据可以使国际社会认识到,美国所称由中国引起的损失是荒谬的,中美两国贸易合作实际上是对两国都有利的。
美国圣托马斯大学休斯敦分校教授乔恩·泰勒认为,白皮书阐明了中国在中美贸易摩擦问题上的立场,充分指明了事实上中美之间的贸易比美方认为的更加平衡。在阐述中美贸易关系时,白皮书有理有据,十分具有说服力,其中所持观点与许多西方经济学家一致。
美国中美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苏拉布·古普塔表示,白皮书显示出中国的贸易和投资政策与实践都“符合国际法和经济学原理”“中国一直愿意寻求在双赢原则基础上谈判解决争端”。
捷克世界报业辛迪加9月26日刊发前摩根士丹利亚洲区主席史蒂芬·罗奇的文章指出,上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为陷入滞胀的美国带来机遇。但美国根深蒂固的偏见以及在评估中国时始终无法摘下的有色眼镜,为当前中美摩擦埋下隐患。随着美国储蓄缺口在去年糟糕的减税政策之后进一步恶化,美国只会更加依赖中国。中国正在改变,至少正在试图改变,而美国却原地踏步。
墨西哥前驻华大使李子文称赞中国的做法。他指出,要处理好这样的经贸摩擦,最好的办法永远是通过谈判协商,把所有的事情都摆到桌面上来谈,而不是依靠威胁施压或者是挥舞关税大棒来解决。“中国发布白皮书的做法非常得当。”
美国经济学家、国际谈判大使哈罗德·马格伦9月25日在其推特账号上表示,“中国发表了白皮书,解释其在贸易战中的立场。我想知道美国是否有可能对自己的立场提出一个全面的解释,因为每天的解释都不同”。
话担忧
白皮书对美国的不当做法进行的说明引发多方共鸣。分析普遍认为,美国的所作所为将对世界、对他国、对美国自身带来危害。
英国《每日快报》9月24日报道,白皮书称美国正在利用“贸易霸凌行为”和“经济制裁”恐吓其他国家,这些措施正在损害全球经济,指责美国正在开始“经济史上最大的贸易战”。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9月26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10年之后,世界经济仍然岌岌可危,而最近不断升级的关税壁垒会扰乱国际贸易体系。
古普塔表示,美国无意追求双赢,并试图重新改变世界贸易规则,实行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和经济霸权主义,这对国际经济秩序构成严重威胁。
日本《读卖新闻》报道引用白皮书内容称,“美国罔顾国际贸易规则,采取了不守信用和道义的行动”。报道指出了日本对自身的担忧,中国对美出口的电子产品中有些零部件来自日本,一些工厂的加工设备也是日本制造,因此美国的对华制裁将使日本企业蒙受损失。据日本株式会社大和总研计算,如果美国的对华关税从10%提至25%,日本的实质GDP将被拉低0.02%。一些日本在华投资企业开始调整供应链,但多数企业担心这种调整将被迫增加设备投资等,最终增加企业负担。
美国自身也将利益受损,这已经是共识。据德国之声电台网站报道,欧洲中央银行9月26日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如果模拟美国对所有进口商品征收10%特别关税,而且各国采取相应报复措施,美国的外贸业绩将受到实质性影响。美国企业会削减投资、减少雇人。英国《金融时报》当日也引用欧洲中央银行研究人员的话指出,美国如果广泛在世界发动贸易战,国内经济活动一年内便会下滑超过2%。
吁平等
美国的一意孤行已经引发了诸多担忧。美国《纽约时报》网站近日就刊文称,特朗普政府在关税和贸易领域的“美国优先”策略不仅涉及财政问题,还会严重扰乱已经存在了数十年的全球共识。如果不能通过谈判化解当前的贸易争端,世界可能面临的黯淡前景是:发生了冲突,却没有和平化解冲突的规则或手段。
此时,中国的理性应对显得尤为珍贵。白皮书所释放的信号赢得了世界点赞。
肯尼亚非洲政策研究所所长彼得·卡戈万加说,中国发布白皮书意味着中国在国际关系中寻求一条和平的道路,特别是在贸易关系领域。这一举动说明中国希望构建一个可以促进全球繁荣的框架。
法新社注意到,在华盛顿开始对20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关税一天后,中国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说,中国愿意进行谈判,但必须要平等对待、相互尊重。王受文在新闻发布会上说:“现在美方采取了如此大规模的贸易限制措施,把刀架在别人的脖子上,这种情况下谈判怎么进行?”
美国《洛杉矶时报》9月25日报道,白皮书表示中国愿意谈判,但谈判不能在“关税的威胁”下或以“中国的发展权”为代价进行谈判,只有在“相互尊重和平等”的基础上继续前进。
新加坡《联合早报》也突出了中国重启谈判的诚意。报道称,白皮书还是为谈判留了后路,表示愿与美国重启双边投资协定谈判,适时启动自贸协定谈判,但谈判须以相互尊重等原则为前提。
巴西中国问题研究所所长罗尼·林斯认为,中国在此时发布白皮书,是为了避免贸易摩擦进一步扩大而采取的建设性做法,显示了中国一贯坚持以对话协商解决争端的态度,强调了作为世界最重要经济体之一,中国应当具有的担当。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