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公司此前公开表示,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进口关税,必然抬高苹果产品的生产成本和市场价格,最终威胁公司的全球竞争力。对此,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回应却非常直接:“在美国制造你们的产品就行了。现在就去建新厂。”虽然今年初苹果已经宣布了史上最大的资金回流计划,5年内将在美国投入300亿美元,创造2万多个工作岗位。但是,要如特朗普所愿,在美国本土制造全部产品,对苹果来说却力有不逮。
苹果是一家典型的供应链全球化、平台化企业,在其769家供应商中,有350家来自中国,其余还有不少是欧洲、日本和韩国企业。即便苹果愿意承担高昂的成本返回本土制造,遍布世界的供应链厂商也不见得会为了“美国优先”而“自我牺牲”,更何况苹果还要冒着失去中国市场的巨大风险。但是,若苹果不顺从特朗普的要求,头上的“关税之剑”必然会加重公司的运营成本。以苹果手机为例,关税重压会使其价格上涨,市场竞争力下降,创新投入负担加重,进而影响其后续发展能力。
苹果公司的两难境地,说明了许多问题。
一方面,特朗普指望“重返制造业”立竿见影,未免有些天真。制造业运行十分复杂,靠拉动一两家体量大的公司回归本土,就能“平地起高楼”“一天建成罗马”?绝不可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以美国为代表的一些发达国家开始推动“去工业化”,产业向外转移已历经数十年,如今“重返制造业”绝非易事。巨大成本需支付、熟练工人需培养、价值理念需转换,无论哪一样,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何况,全球制造业高度相互依存,牵一发而动全身,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单方面左右其发展趋势。
另一方面,市场决定供应链,话语权再强的公司也无力抗拒。苹果近半数的供应商在中国,是市场资源配置作用使然。“中国制造”早已成为全球供应链中重要一环,美国制造业想完全绕开,不太可能。正如美国时尚产业协会主席朱莉娅·休斯所说:“在美国制造业的每个环节都有中国产品。”不久前,特斯拉上海公司扩大注册资本和经营范围,埃克森美孚宣布将在广东建设100亿美元独资石化项目,福特汽车公司称不会将福克斯Active生产线从中国移回美国,这些公司都是按照市场“指挥棒”作出的决策。
更为重要的是,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加征关税解决不了美国的难题。世界经济的“大海”已不可能倒流回到一个个孤立的“小河流”“小湖泊”,特别是制造业,是全球产业分工合作的主要领域,无论是传统制造业,还是高新技术制造业,都必然要在更为开放的环境中实现全球价值链最大化。解决问题、应对挑战、抢抓机遇,都要顺应这个世界发展的大趋势。逆全球化而行,要“独胜”不要“共赢”,结局必然“损人不利己”。包括苹果公司在内的许多美国制造企业,都高声反对特朗普政府对华加征关税的意向,就是有力的证明。(原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栾笑语)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