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异常关联交易的重灾区到底在哪,投资者如何预防呢?
首先,“背靠大树”要关注。很多大型集团公司会把优质资产打包上市,将低效资产留在非上市部分,这种上市公司有天然的动机通过错综复杂的关联交易,圈钱反哺非上市公司。例如某垄断行业上市公司的大股东用关联交易调节费用分摊、转移定价,控制上市公司营利,造成净利润过低,引发很多小股东反感。此外,与一家或数家关联企业同时存在销售、采购的情况,与关联企业共享一个生态、共享一个流量入口的情形,也都是典型的滋生关联交易的温床。
第二,重大交易要关注。重大交易包括金额重大、频次过多及直接导致上市公司扭亏为盈3种情况。那些为企业带来大额利润,时间临近资产负债表统计日的重大交易尤需警惕。比如,康欣新材的前身青鸟华光为了保壳左手倒右手,把亏损的子公司高价卖给关联方,隐瞒关联交易并舞弊虚增利润,刚摘帽就被证监会调查。
第三,突然变化要关注。包括公司股东、“董监高”等关键人员变化、重大供应商或客户变化、一些重要财务指标突变等。如一些原本无名的企业突然变成了公司第一、二大供应商,公司净利润增长或降低幅度过大等。例如,某上市公司2015年至2017年扣非净利润分别为0.11亿元、3.43亿元、10.03亿元,净利润如此诡异巨幅增长,再加上2017年其对赌协议到期,这样的业绩想不引起市场怀疑都难。
第四,“奇葩交易”要关注。有些上市公司收购一些与主业毫不相关的公司,美其名曰多元化、战略转型,但其商业逻辑不合理,或者定价极其不公允、偏离常识。比如某电气设备上市公司豪掷重金打造古玩文化产业链,被证监会质询;某上市公司花几十亿元天价收购公众号,由于存在利益输送的嫌疑,遭监管层问询后被迫中止。
那么如何通过简单方法识别隐蔽关联交易呢?
一看交易对象的情况。可以通过公司官网、工商局企业信息公示系统或天眼查、企查查、启信宝等软件,了解交易对象的基本信息和历史沿革是否与上市公司或下属公司有相同或相近的情况。看交易对象注册地址、网站域名、联系邮箱是否与上市公司或下属企业相似,看交易对象成立时间是否与交易时间特别相近,对成立时间不长就有上亿元规模业务的要小心。如曾经的IPO排队企业顺博铝合金,其第一大供应商重庆志德的股东是顺博铝合金前员工,该供应商依靠顺博铝合金迅速扩大企业规模,涉嫌低价供货、无偿推迟收取顺博铝合金的货款,最终顺博铝合金虽然业绩靓丽,IPO依然被否。
二看重要财务指标。财务指标主要通过与同行业公司横比以及和本公司历史情况纵比来观察。首先,关联方销售与采购的比例过大、账龄过长且无合理解释的,关联方借款数额过大、账龄过长且无合理解释的,常有不当关联交易的可能。其次,应收账款增幅大于营收增幅的,都有隐瞒关联交易的嫌疑,尤其是那些对业绩有迫切需求的公司,会通过关联方赊销扮靓业绩。第三,突兀、高额并且与主营业务关联度不大的预付款更可能是关联方资金占用。此外,公司财报中其他应收也是关联方资金占用的常见异常会计科目,如果很多大额往来款的解释含糊,或者并没有带来真实的现金流增加,就要小心其隐藏关联交易。
总之,关联交易如同一滴水,可以折射出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发现上市公司存在以上情况,最好小心谨慎、敬而远之,避免自身投资受损。(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林蔚)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