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命脉,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服务实体经济和人民生活是金融业的立业之本。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金融运行总体平稳,宏观杠杆率保持基本稳定。但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依然繁重,金融结构不合理是服务实体经济不到位的重要根源,突出表现为融资难和融资贵两方面问题。在新形势下,金融业应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以解决融资难、融资贵为抓手,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牵住解决融资难、融资贵这个“牛鼻子”,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继续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强化金融服务功能,找准金融服务重点,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人民生活为本。
融资难、融资贵与金融业“隐性壁垒”不无关系,应结合金融业发展的规律,坚决贯彻落实好新发展理念。过去,金融业跟随实体经济上规模、搞外延式扩张的路子已走到尽头。今后,要树立质量优先、效率至上理念,转向内涵式发展。特别是在产能过剩条件下,要更加注重供给侧的存量重组、增量优化、动能转换。同时,要改变过去金融机构利差明显、“坐地收钱”的强势思维,突出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创造价值,靠竞争力吃饭。
牵住融资“牛鼻子”,需要不断优化融资结构体系,打造适应实体经济发展的金融链条。一方面,要把发展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放在突出位置,尽快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护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另一方面,要积极发展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等风险投资,改善间接融资结构,加快实现国有大银行战略转型,完善银行、保险等机构的公司治理。不仅重视发展中小银行和民营金融机构,推动城商行、农商行、农信社业务逐步回归本源,为本地民营企业、小微企业、“三农”服务,而且要促进商业保险发挥长期稳健投资作用,发挥经济“减震器”功能,将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大数据平台等方面工作结合起来,真正推进监管和服务能力提升。
牵住融资“牛鼻子”,还需要金融机构自身强化服务意识,努力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统一。各类金融机构要加快转变经营模式,做优主业,做精专业,特别是中小金融机构要注重业务本地化,下沉服务重心,不宜搞业务多元化和跨区域经营。在政策措施层面,应尽快完善普惠金融体系,加强对民营企业、小微企业、“三农”和偏远地区的金融服务,为百姓开发更多满足医疗、养老、教育培训等方面需求的金融产品。在具体落实层面,应积极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优先满足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资金需求。既要发展完善科技金融,鼓励发展绿色金融,促进金融机构加强内部管理、降低经营成本,又要清理规范中间环节,继续降低金融机构收费标准,缩短资金链条,避免以“通道”换收益等行为。(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周琳)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