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泛借鉴德国经验
“在建设之初,我们便对标德国弗莱堡等城市的生态建设经验,建立了40项生态指标体系,设置了园区建设‘生态红线’。”青岛中德生态园管委会副主任张建国告诉记者,这些指标形成了生态设计导则、操作指南、监测评价等8套配套规范,实现了发展路径可控制、可落实、可复制、可推广。
据了解,中德生态园聘请了德国欧博迈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等数十家德国知名公司参与了园区规划设计、咨询。“园区100%推行绿色建筑、绿色施工,划定生态控制线和管控生态敏感区,保留原有地貌肌理,修复绿地100多万平方米,打造海绵城市。”张建国说。
中德生态园借鉴的“德国标准”主要体现在城市规划标准、环境标准、交通体系标准、建筑标准等方面。“德国标准对街区、楼宇间距的要求很高,譬如,要让风顺畅地从城市经过,就要参考多年气象资料来规划城市布局,甚至楼宇朝向也要以此为依据,不一定非要面南背北。”张建国告诉记者,德国环境标准的理念是“自然的就是最好的”,因此,城市规划建设时,地貌地形、冲击沟、湖泊、水系、树种等都最大限度地予以保留,甚至传统鸟类以什么树种为食都要考虑进去,“交通体系更是要把区外快速通道和区内慢交通相融合,把步行系统、自行车系统、公交系统当做一个生态来匹配”。
多维互动推进深度合作
2018年11月13日,青岛科技大学和德国帕德博恩大学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合作在中德生态园筹建中德工业大学,将采用职业教育普通本科连通的双元制大学新模式,也将是国内第一所中德合作双元制大学。
在中德生态园,中德间的教育合作项目很多:青岛开发区职业中专将与赛德尔基金会合作建设中德应用技术学校;引进德国莱茵科斯特职业教育培训学校;筹建全国首个中德工匠学院……“我们与德国建立了多个互动平台,由此可以推动各个方面深度合作。”张建国说。
除了上述文体交流平台,中德合作创新平台建设更是硕果累累。现在中德生态园已引进西门子创新中心,推动弗朗霍夫合作设立了海尔智能研究院,与德国海德堡大学合作落地了华大基因研究院等。“我们还建立了城市交流展示平台、知识产权保护平台和中德智库顾问平台。”张建国告诉记者,他们先后同德国巴伐利亚州、莱法州等多个州市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截至目前,共有来自德、日、韩、芬、俄、英等国家的16个州市(地区)与园区签署合作协议。
培育新型产业体系
走进中德生态园,最引人注目的建筑是一栋白色的被动房技术中心。“被动房”是指通过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从而使能源消耗大大减小的房屋。“这是目前亚洲体量最大、功能最复杂的,通过德国被动房研究所(PHI)权威认证的单体被动式建筑,建筑面积1.3万多平方米,采用了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不用采暖和传统空调系统便实现了冬暖夏凉。按现行建筑节能标准计算,节能率可达90%以上。”中德联合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宋斌磊说。
中德生态园的被动房产业链正在崛起。目前,德国被动式建筑研究所已落地。他们还与德国弗莱集团、荣华建设集团等5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合作成立了被动房合资公司,自主研发的新风热回收等关键技术实现突破,申请国家专利7项。“我们已培育了几十家被动房产业链企业,规模达上百亿元。”宋斌磊说。
高端技术产业也在逐步壮大。中德生态园先后签约德国西门子、空客直升机等世界500强企业6家,2018年又签约落户安润芯片封测等上亿元项目18个,总投资约213亿元。目前,中德生态园工业4.0智造产业、基因健康产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都已初具规模。(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刘 成)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