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记者从拉萨市赶往有“藏源”之称的山南市。进入山南,蜿蜒曲折的雅鲁藏布江和蓝天白云,满目青山和葱茏绿树共同构成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记者了解到,这里植树曾面临很大的困难:“春天栽,秋天枯,到了冬天下灶膛。”那么,当地群众是如何打造出这条“绿色长城”,实现从荒滩到绿地的飞跃?
在山南市扎囊县扎其乡充堆村和孟嘎如村交界处的边久苗圃基地,人称“树王”的边久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他承包了200多亩荒地,在市林业局资金支持下,大力发展苗圃,现在基地规模已达到560多亩,包括林苗、经济林木、绿化苗木、治沙工程等四大类型苗木,年产值达到200多万元。“这座叫‘那沟’的山,下暴雨的时候会有大石头被冲下来,老百姓不相信在这里种红叶李能存活,我接了市林业局的活儿,全家人像看护小孩一样,把红叶李和大叶女贞种活了,铺满了山坡。只有做了,才有胜利的可能!”边久道出了自己的心声。
林业发展壮大还带动了当地贫困户脱贫。今年边久苗圃基地将帮助当地9户人家36个人实现就业,54岁的普布扎西每天在苗圃基地工作8个小时,锄草、修剪枝叶,一天下来,能赚230元。“有这么好的工作岗位,我们希望把树都种好!”普布扎西说。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山南市和亿利资源集团、藏草集团这两大龙头企业达成生态脱贫战略协议。今年4月,“山南沙漠经济扶贫项目”正式启动,总建设面积65万亩的防沙治沙工程、生态防护林建设工程和特色经济林建设工程将由亿利资源集团推进并完成,亿利集团将采取“公司+农户+合作社+基地”模式,全产业链布局甘草产业,通过建设标准化种植基地,采取利益共享和订单收购等方式,带动当地群众通过种植甘草脱贫,预计带动1180户3975人脱贫,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藏草集团正在推进“中国烟草山南市扎囊县植物种苗繁育基地项目”,预计将带动550户2200人就业,实现“劳力脱贫养活全家”的目标。
据统计,2016年山南市农牧民通过参与造林项目、资源保护工程、林业产业、退耕还林等实现收入9089万元,仅造林绿化工程带动群众增收就达6900余万元。通过生态补偿措施,每人每年补偿3000元,解决建档立卡贫困人员脱贫就业23671人。
据山南市林业局副局长魏军辉介绍,像边久这样对树有感情、一代接一代投入到植树的山南种树人还有很多,并形成了不怕艰苦、敢于创新、勇于挑战、敢为人先的“雅江植绿精神”。魏军辉介绍,挖坑、搬树苗、挑水,这些过程的辛苦自不必说,可是树苗一直在种,刚开始真正存活的并不多,有时雅鲁藏布江一涨水,树苗全被淹死,可是志在战胜“只有狼牙刺”的自然环境的山南种树人坚持不懈,终于在今年实现了种下树木90%的存活率。“这个过程中,种树人冒着被泥石流冲走的危险,开着铲车填土,终于保住了树种。这种拼搏的精神让人敬佩!”魏军辉说。
山南的种树人还摸索出了一套“高原种树生意经”:坚持生物治沙和工程治沙相结合,积极引进沙柳等沙生植物;修筑“丁字坝”,减缓江水对林地的冲击;通过“大苗深栽”增加树苗存活率;采用混栽树种,减少病虫传染;选拔责任心强的护林员进行科学化管理。“有了这个生意经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精气神,我们有信心尽快实现生态脱贫。”魏军辉说。(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崔国强 代 玲)
相关专题:砥砺奋进的五年 绿色发展绿色生活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