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 郭媛丹】首位陆军司令员李作成已于近日履新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参谋长。
国防部网站发表消息称, 8月26日下午,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参谋长李作成在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会见了参加第二届“阿中巴塔”四国军队反恐合作协调机制高级领导人会议的巴基斯坦陆军参谋长巴杰瓦。
这意味着李作成已经接任房峰辉担任军委联合参谋部参谋长。但消息稿也表明李作成尚未成为中央军委委员。
而就在8月21日下午,时任中央军委委员、军委联合参谋部参谋长房峰辉在八一大楼与泰国武装部队最高司令素拉蓬举行会谈。
2016年1月份, 军委机关调整组建任务基本完成,军委机关由原来四总部,改为7个部(厅)、3个委员会、5个直属机构共15个职能部门,军委联合参谋部是其中之一。
根据介绍, 军委联合参谋部主要履行作战筹划、指挥控制和作战指挥保障,研究拟制军事战略和军事需求,组织作战能力评估,组织指导联合训练、战备建设和日常战备工作等职能。更通俗一点讲,军委联合参谋部就是负责“备战打仗和联合作战指挥”的机构。
调整组建后的军委联合参谋部首任参谋长是房峰辉。公开资料显示,房峰辉生于1951年4月,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等职。2012年1月,房峰辉担任总参谋长一职,同年11月起任中央军委委员。
2017年8月17日新华社发表题为“军委联合参谋部专司主营备战打仗联合作战指挥述评”的文章,文章表示,调整组建后的军委机关第一任领导班子成员是干好“第一任”,跑好“第一棒”。组建一年以来,,军委联合参谋部深化拓展军事斗争准备,认真履行作战筹划、指挥控制和作战保障,研拟军事战略,提出军事需求,组织海内外重大军事行动和作战能力评估,稳妥应对各种复杂情况,组织指导联合训练、备战建设和日常战备工作等职能,奋力推进各项建设和改革落地,书写着充满荣光的大国强军策。
而分析认为,此次“接棒”的李作成势必也会成为推进大国强军的生力军。这不仅仅源于李作成辉煌履历,还有其被国国际社会重点提及的“具有实战经验”的解放军上将。国际媒体认为,李作成被委任于该职,彰显出解放军成为“来之能战、战之必胜”部队的迫切心愿。中国将近40年未曾经历任何重大战争。
2015年12月31日解放军陆军领导机构成立,原成都军区司令员的李作成被任命为陆军首任司令员。
也就是在这一时期,李作成再度进入公众视野,被誉为从“战火中走出来的将军”。
1979年,26岁的李作成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在一次战斗中,他身体多处受伤,但仍率领全连官兵血战26个日夜。有一个细节描述,“李作成用左手抓住敌人发烫的枪管,右手提着冲锋枪射击,击毙敌人后才发现自己抓枪管的手烫得满是血泡;右臂被子弹打穿,鲜血直流却顾不上包扎伤口,继续战斗……”此后,其所在连队荣立集体一等功,并被中央军委命名为“尖刀英雄连”,李作成被中央军委授予“战斗英雄”称号。
这位战斗英雄也由此成为中国军界冉冉升起的新星。1997年,李作成被授予少将军衔。1998年,李作成被任命为第41集团军军长。 2008年,李作成升任成都军区副司令员,跨入副大军区职行列。2009年李作成被授予中将军衔。2013年李作成升任成都军区司令员,跨入正大军区职行列。201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2015年12月31日,李作成履新首任陆军司令员。
无论职位、军衔如何变动,李作成始终保持了一名军人的战斗本色。 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百年不遇的洪灾李作成奉命率部先后转战湖南、湖北等地的11个县市,救出被洪水围困的群众1.7万余人,排除大小险情140多处。此后,李作成被四总部表彰为“抗洪抢险先进个人”。
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李作成又一次身先士卒。此后相继发生的芦山地震和鲁甸地震中,李作成也都参与了指挥救灾工作。
担任陆军司令员后,李作成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推进陆军由大向强发展,既要摒弃“大陆军”惯性思维,也要破除“陆战过时”“陆军无用”的认识误区。大力发展新型作战力量,加强陆军部队数字化、立体化、特种化、无人化建设,推动陆军由区域防卫型向全域作战型转变。坚持精兵制胜,优化力量编成和规模结构,使部队向充实、合成、多能、灵活方向发展,推动陆军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