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民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新型职业农民,用上物联网,能操作无人机,还懂管理
一家三口,全是新型职业农民,这别说在村里,在省里也是一件稀罕事。今年43岁的陈龙是山东省郯城县归昌乡陈庄村村民,也是郯城县农大家庭农场的法定代表人。近年来,他流转土地成立家庭农场,经营土地200多亩,托管土地1600亩,给乡亲们提供育苗、打药等优惠服务。陈龙带着家人一起种田,农场收入30多万元。
“从小就种大田,对农业有感情。”陈龙说,以前自己伺候大田,没想过靠种地挣钱。现在有了新技术和新管理方式,土地能产生更多效益。陈龙说,他的思想转变,来自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2015年3月,他顺利拿到了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证书。培训给他带来了哪些新变化呢?
机械化种田。农用无人机在田间洒药,机械插秧机在水稻田插秧,目前陈龙农场的物联网正在陆续安装中,将实现可视化生产、智能化操作。新技术不仅能降低成本,还能解决很多问题。拿打药为例,以前人工费居高不下,还很容易出现农药中毒。陈龙通过培训获得无人机操作证,承担全县农作物无人机飞防工作。今年飞防作业面积达到2000亩,还跨区域在河南作业了800多亩。
绿色化种田。他注册家庭农场,经营土地200多亩,种植稻虾共养绿色水稻50亩,注册“郯陈”牌大米商标,开发绿色农产品,开始走规模化、品牌化和产业化之路。“参加培训后,明白了要少而精,有精品意识。”陈龙说,现在自己地里的绿色大米能卖到19元一斤,一亩地纯赚1000多元,比散种收益翻了番。
边学管理边种田。高中毕业的他感觉自身知识储备不足,近几年,只要能报上名的培训,陈龙几乎场场不落,学习科技和经营管理,向更优秀的职业农民请教经验。陈龙还专门到四川农业大学学习,取得了大专文凭。他还带动妻子和儿子参加职业农民培训,学习农业技术。现在,一家三口都取得了职业农民资格证书,儿子也成了修理无人机的“专家”。
“说实话,孩子是被我骗回来的。”陈龙说,儿子陈斌今年21岁,在西安上的大学,学的是信息工程专业。今年刚毕业,陈龙劝说孩子回来种地。“一开始,他很排斥。他认为当农民得干繁重农活。”陈龙说,他让孩子先负责田里的物联网建设,操作无线传感器和摄像头。陈斌发现,种田科技含量很高,如果好好管理,也能实现自我价值。陈斌对种地产生了兴趣,毕业后返乡加入家庭农场,立志要成为“农三代”。
职业农民协会应运而生,集结起农业发展的有生力量
眼下,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临齐街道丰润农场筹建的一栋三层的办公楼刚刚投入使用。丰润农场农场主王文昌从来没想过能靠种地盖起一幢办公楼。王文昌大学毕业后一直经营种子、化肥等生产资料。2012年,他建立起家庭农场,可是传统的种地方式靠人情管理,由于基础设施落后等原因,第一年赔了30多万元。2013年、2014年连续两年亏损。2015年,陵城区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正在苦恼中的王文昌第一时间报了名。
“要经历条件审核、集中培训、田间课堂实训、笔试面试、综合评议和公示,想要拿到证书可不容易。”陵城区首批195名新型职业农民拿到证书,王文昌是其中之一。王文昌加强农场基础设施改造,应用农业规模种植集成技术,健全管理制度,实现扭亏为盈。如今,王文昌经营着1080亩土地,种植种类也由单纯的小麦、玉米,扩展到蔬菜、花生等经济作物,年收益接近百万元。2016年在新型职业农民发展协会成立大会上,他被推选为协会会长。
王文昌介绍,协会是山东省第一家由新型职业农民自发组成的民间组织。目前,协会已有会员400余人,其中包括76名贫困户,全区90%以上农业新型经营主体都参加了该协会,涵盖了全区15个乡镇。协会以会长、理事、会员的架构定期召开农业发展方面的会议,成立陵城区新型职业农民顾问团,聘请农业专家为发展顾问。
陵城区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区,种植的农作物以小麦和玉米为主,结构相对比较固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去年在协会顾问团专家的指导下,王文昌引进省花生研究所新研发的夏播花生品种,亩均纯效益达2000元,收入达到40万元。
在农场的仓库里,整齐堆放着硫酸钾复合肥、二胺等各种肥料,肥料外包装上打着陵城区新型职业农民发展协会的字样。王文昌介绍,农场承担陵城区土壤肥料工作站的职能。工作站根据不同地域,不同村庄的土壤结构量身定制肥料配比。现在已经在协会会员内部先行先试,陆续投入使用。
8月10日,协会召开全体理事会,参会的27位会员代表七嘴八舌地反映各种问题,商讨解决方案。凭借夏播花生良好的发展前景,协会打算在会员中进一步推广这一项目。对于配方肥配送也将加大后续供应服务力度。据统计,一年多来,协会内推广小麦、玉米配方肥,为会员节约肥料支出300余万元。
“组建职业农民协会符合农业发展趋势,符合新型职业农民意愿,是农业发展有生力量的集结。”陵城区农林局局长刘明伟说,协会是在国家鼓励的土地流转、中小农场、种粮大户蓬勃发展后应运而生的产物,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王文昌表示,下一步协会将通过农资、农机、农技等资源的统筹整合,统一规划布局、统一农资供应,开展多种形式的经营,在各乡镇建立新型职业农民乡镇服务站,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协会计划到2020年,发展会员2000人,服务面积10万亩。
让农民成为有奔头、有前景、有获得感的职业,要加大培训力度
“他们种地不仅是为了生存、吃饭,而是把农业当成工作。”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说,过去农民是身份,生下来父母如果是农民、户口是农民,你就是农民。现在要把农民概念回归职业概念,让农民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希望把‘农民’这个称谓从身份称谓回归职业称谓。将来大家会渴求当农民,农村会成为稀缺之地。”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到城市务工,农村“空心化”现象普遍。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廖西元介绍,他曾到地方调研,农民反映最多的就是“农业不挣钱,干活一年不如打工一月”。究其原因,主要是当前户均规模太小,需要大力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目前全国新型职业农民规模超过1400万人,一大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正在成为现代农业建设的先导力量。
农业综合体、亲子教育农庄、私家果园、茶旅休闲……这是在8月9日至10日山东省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大赛的农业创新项目设计环节,12位入围决赛的新型职业农民的实践项目。每个人上台用PPT演示演讲,上交项目计划书,还要接受专家质询。参赛产品原型或服务模式有清晰的发展模式和可靠的数据支持,绝大多数都已经投入实践。山东省16个市代表队的126名选手参加了竞赛。
在新型职业农民产品展上,在两排摊位的角落,一张小桌子上摆满了苹果、桃子、各种各样包装精美的水果罐头。一个妇女抱着小孩尝了一块桃子问道:“这桃子能买吗?”“能啊,不过这次没带多少,要得多的话,我可以给您发快递。”连宝农场农场主薛连宝说,这次报名太火爆,他的摊位是临时加出来的。这款桃罐头,没有任何添加剂。一年能卖出去1万多瓶。
据了解,2012年以来,通过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全国共培育各类新型职业农民400多万人,大多成为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和骨干。今年中央财政投入15亿元,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00万人以上。《“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数量将达到2000万,其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占比超过35%。
“让农民成为有奔头、令人羡慕的职业,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党委书记杭大鹏说,目前,初级、中级、高级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框架基本建立。各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正集聚吸纳各类农业院校参与培育工作,支持引导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农业园区等主体,建设实训基地和农民田间学校。培育工程要帮助他们转变理念、增强本领、提升素质,加快推进务农农民职业化进程。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