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西部若开邦上月25日以来严重动荡,25日当天,该邦约30处警察哨所遭武装人员袭击,10余名警察和军人、政府职员丧生。缅政府指责当地的宾格利人、即国际舆论常说的罗兴亚人发动了袭击,“若开罗兴亚救世军”声称对袭击负责。在这之后,缅甸军队和警察展开反恐行动,联合国难民署说,过去两周里,近30万缅甸境内的罗兴亚难民逃往孟加拉国。
国际舆论指责缅甸政府的做法是“种族清洗”和“屠杀”,西方舆论和伊斯兰国家的舆论都加入了口诛笔伐,世界一些宗教领袖也公开站在了罗兴亚人一边。若开邦局势对昂山素季的形象造成牵连,西方主流媒体发出大量批评她的声音,西方对昂山的“失望”达到她实际领导缅甸以来的最高点。
若开邦长期以来生活着大约100万穆斯林,他们是当年英国统治者从孟加拉招募到缅甸的劳工的后代,这些人虽世代生活在那里,但没有缅甸的公民权,被视为“没有国家的人”。缅甸社会称他们为“宾格利人”,意为“来自孟加拉国的人”,外界则称他们为“罗兴亚人”,意为“生活在若开邦的人”。
第三世界国家以往的情况显示,一旦形成大范围的种族冲突,局面很容易失控,造成少数族裔成员被杀害和他们大量向邻国出逃的惨剧。西方和伊斯兰国家的舆论认为,缅甸现在发生的就是针对罗兴亚人的“种族清洗”。
昂山素季曾被西方舆论奉为“民主斗士”,是“近乎圣人”的道德典范。然而她所领导的民盟在缅甸执政后,她的表现与西方社会的想象出现很大差异。在陷入发展难题和民族矛盾包围时,她不得不采取务实或妥协的做法,而不是把维护自己的光环放在首位。
昂山与中国政府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促成她上任后中缅关系的回升,这给不少西方精英迎头浇了一桶冷水,令后者觉得“白帮她了”。不能不说,中国周边执政者与北京近些还是远些,已是西方一些人衡量他们亲些还是疏些的一把尺子。
缅甸除了占人口65%的缅族之外,还有130多个少数民族或者它们的支系,它们很多都有自己的武装,这是缅甸社会稳定和国家团结的长期挑战。另外军人政权虽结束了,但缅甸军队仍在国家政治中扮演特殊角色。或许可以说缅甸是出“圣人反抗者”的天堂,同时是“圣人统治者”的坟场。
缅甸若开邦数以十万计的穆斯林逃往孟加拉国,这无疑是人道主义灾难。但在缅甸的现实国情下,避免这一灾难可能比西方批评者所认为的要难得多。
昂山素季迄今没有以西方希望的方式谴责若开邦的“屠杀”和“种族清洗”,这应是她评估了缅国内当前政治氛围后所做的选择。缅甸的法制非常脆弱,国内冲突一起,主流舆论一边倒。民盟是被选上台的,昂山逆主流民族主义情绪而为宾格利人(罗兴亚人)说话的空间大概很小。
缅甸面临经济社会发展的“民主基本建设”,这个国家的人权现实与西方输入的人权理念完全无法对接,昂山素季的光环与她治理国家的实际情形也是严重不吻合。她的尴尬不是她本人的错,是西方为“普世价值”树典型时不容争辩的傲慢导致了这个矛盾。
鉴于缅甸若开邦问题内在的尖锐对立,昂山又是与西方最容易对话的第三世界领导人之一,外界应当真诚帮助缅甸解决这个问题,最大限度地推动若开邦实现民族和解。无论如何,若开邦的冲突都应停下来,当地穆斯林的基本权益应当受到保障,缅甸的法制同样应得到支持。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