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河北廊坊项目建设捷报频传:中国人保北方信息中心、京东华北计算数据中心、中国联通华北(廊坊)基地三期工程等15个绿色高端项目集中在廊坊开发区开工建设,总投资达208.7亿元。
这些高端、智慧项目的集中开工建设,标志着廊坊转型升级已迈出了坚实步伐。用廊坊市委书记冯韶慧的话说:“廊坊处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区域,必须把绿色、高端作为经济工作的主基调,只有把握准了这个主基调,廊坊才有可能成为全省全面推进协调发展的排头兵。”
去产能:腾笼换鸟走新路
仲秋时节,前往廊坊市富祥生态温泉农庄的游客络绎不绝。“这里有水上乐园、温泉别墅、农业种植体验、跑马场、3D影院等多种娱乐项目,真是个休闲放松的好地方。”来自天津的游客孟源说。
据富祥农庄总经理何建民介绍,温泉农庄的前身是一家高耗能、高污染的传统人造板材企业。随着全社会环保意识逐步增强,何建民也渐渐意识到资源消耗型、环境污染型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为此,2014年,他们果断决定关停人造板厂,换轨快跑,深耕生态、休闲、旅游市场。这样一来,不仅发展方式更绿色了,营收也是先前的好几倍。
转型的实践,在廊坊并非个例。据廊坊市市长陈平介绍,今年以来,廊坊市大力开展“散乱污”企业集中整治,完成1.2万家“散乱污”企业和3800多家VOCs(挥发性有机物)企业治理,以此腾退环境容量,推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廊坊地处京津之间,有着“一条走廊相连两个直辖市”的独特区位优势。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城市副中心、北京新机场及临空经济区、河北雄安新区等重大战略及重大工程的实施,作为协同发展核心区的廊坊理所当然地被推到了全省排头兵的位置。面对“发展慢了不行、发展乱了更不行”的局面,廊坊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大力淘汰落后产能,腾退环境容量,发展高端绿色产业。
廊坊用壮士断腕的力度整治“散乱污”企业。据介绍,钢铁及以钢铁链条延伸出的钢制家具产业,一直是廊坊举足轻重的支柱产业,但相关行业也是城市烟尘及电镀液等污染物排放源。为此,廊坊按照“企业主体、市场运作、政府推动、政策支持”的方法,于今年4月促使霸州新利钢铁有限公司实现整体退出产能。此后,前进钢铁有限公司也于8月24日实现整体停产,廊坊因此实现了去产能任务的提前完成。
引资源:借智借力上水平
走进廊坊·中关村软件园人才与产业创新基地,这里处处充满浓厚的创新气息。自今年5月份正式运行以来,已有百度、京东、太库科技创业发展有限公司等15家企业入驻。近5万平方米的孵化面积,汇聚着人才服务的各类资源。依托北京中关村创新人才高地优势,结合廊坊实际,以“带土移植”的模式,搭建起适宜创新人才集聚、落地发展的服务平台。
廊坊市科技局局长杨中秋说,依托京津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廊坊已建立的各类孵化器、众创空间、创新基地总数达113家,孵化场地面积超150万平方米,居全省首位,在孵企业和创业团队超过2000个,实现了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的县(市、区)全覆盖。
按照“京津研发、廊坊孵化转化”的思路,廊坊加快建设协同创新共同体。与北京中关村、高等院校和创新型企业建设长期合作关系,引进最新科技成果和产业项目,推动科技成果孵化转化产业化。全国首家博士后成果转化基地、中科院廊坊战略性新兴产业孵化基地、清华大学重大科技成果中试孵化基地、京津冀协同创新孵化基地等项目,使科技创新逐渐成为廊坊绿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廊坊市全面加强与京津合作共建协同创新战略性平台,打造河北对接京津科技创新资源的先行区。今年以来,全市新增市级以上研发机构96家,总数达到446家;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699家,总数达到5002家;建设18家省级院士工作站、13家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涵盖了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智能装备制造等高科技领域,有力地推动了区域经济实现绿色、协调、高效发展。
育动能:着眼高端求显效
“一个区域产业层次的高低,既决定着这个区域竞争实力的高低,也决定着这个区域经济运行质量的高低。我们大规模地淘汰落后产能,其目的不是不要产能,而是要以高端产能替代落后产能。”出于这样的认识,廊坊决策者明确决定要把“大智移云”、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文化创意、智慧物流、健康养生、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作为推进区域经济绿色、协调、高效发展的主导产业。
为此,廊坊规划建设了大数据产业园,中兴通讯、京东方、国显光电、京东、浪潮、微软等一批知名企业加盟。园区内在4年间累计实施亿元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642个,完成投资1914亿元,分别占亿元以上产业项目的31%和28.7%。
在大智移云快速发展的同时,廊坊现代服务业也获得了长足进展,大厂影视创意产业园、微软游戏创新中心等文化产业项目建成投运,燕达国际健康城、爱晚养老基地等健康养老产业项目初具规模,鲁能生态区等旅游项目加快建设……4年间,廊坊服务业增加值由627.8亿元增加到1315.3亿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32.4%提高到70.4%。(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宋美倩 通讯员 孙亚安 张 迪)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