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老师:
我的女儿今年15岁,初三了,学习任务那么重,开学仍没有个努力学习的样子,天天回来就把门一关,反锁在房子里看网文。时间就这样被浪费了,我们家长心急如焚。
如今,网络文学被称为流量之王。作为IP生态的源头,据说网络文学在2016年的市场规模已经高达90亿元。这么巨大的阅读量有多少是学习压力山大的初中生和高中生的“贡献”?从我孩子同学的状态中我就能看出来。但您也知道,网络文学中存在大量同质化内容和低俗不堪的东西,根本不能叫做文学,不能叫做阅读!她不仅痴迷网络小说,还看《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这样的冗长电视剧,动不动就说死,我们怎么解释死了就活不了了,她都不能理解。
请问,我们的网络主管部门不能管管吗?这种在年轻学子之间以隐秘方式野蛮生长的垃圾文字,将会把我们的孩子引向何方?如果短期内无法解决,我孩子面临中考,我该怎么办?是不是要动粗?
一位快急疯了的妈妈
--------------------------------------------------------------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了对网络文学颇有研究的北大中文系副教授邵燕君,出人意料,她却对这一代中学生00后颇有信心。
“你能否认吗?这一代孩子多才多艺、爱好广泛、信息量大,什么都知道,说话一套套。”而在他们父母的眼里,孩子们却是个矛盾体,一方面,儿女很聪慧大家也承认,但另一方面懒散、自恋、不懂事,好像时时都要失控的样子。
印刷时代成长的人如何看待网络文学对孩子的影响
“和现在的中学生聊天,你会发现中国精神上的‘富二代’诞生了。30多年经济的高速增长,让这一代的孩子不可小觑。他们会对我说,既然生活在这个世界,就要勇敢地去改变不合理的地方,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他们的道德起点比前几代高。”在如何对待很多孩子沉溺网络文学这一家长困扰的方面,邵燕君给了家长们一颗宽心丸——不要那么揪心于这一代青少年的判断力。判断优劣、明断是非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需要引导,但更重要的是需要每个人去自学。看得多、读得多,对作品好坏的感知力就自然会加强。
“为什么大家觉得网络文学整体低俗、质量残次,甚至说90%的网络小说都是垃圾?”邵燕君自问自答,因为这个标准是对应大家已经熟悉的纸质文学而来,这两者之间的比较是人们的习惯使然,但在逻辑上却无法成立。因为所有纸质文学都是经过编辑精心筛选的,想要在报纸期刊上登一篇作品,门槛是相当高的。而网络则不然,哪怕一个小学没毕业的人也可以敲敲键盘在论坛、贴吧中写下点什么。哪怕只有一句话,这句话也会有一个能够承载它的平台。所以客观地看待网络文学的质量高低,要看它最后有没有足够数量的好作品走出来,“如今的网络文学生态其实很健康,从文学的角度上看,它有着非常庞大的创作基数,基数越大,出现好作品的概率越高”。
邵燕君对家长、老师和教育界出版界这代人也进行了反思:媒介的变化会造成文学性的变化,会决定这一代人阅读的偏好。我们是印刷文明哺育下长大的,反复阅读的作品,或者从心底认为是优秀的作品,是十八九世纪文学大师的经典作品,是现代主义,是以作家为中心的精英文学。
今天,印刷文明教育下长大的人成为教育的主导者。这导致了00后、10后这些在移动终端长大的孩子,他们所接受的教育和教学的内容,媒体和媒介传播的内容,都是上个时代建立起来的。主流文学与学校紧密结合在一起,有巨大的号召力,父母与教师和社会建立了一种公认的文学性,用它衡量一切。所以,“大家认为,高考语文高考作文都是有用的,参赛也是有用的,而看网络文学是浪费时间”。
这就造成了“政府军”和“游击队”的分野。在这一代青少年心中,泾渭分明地存在两种文学世界。一种是公开的、应对成人世界的,可以面向任何人的文字表达。一种是地下的,反映这一代人欲望、价值观的亚文化。
“不要小看这种地下文学。”邵燕君强调。
那些用玄幻、二次元的概念和皮毛糊弄读者、与生活无关的文字是不会讨好孩子们的。
而一些流量很高的玄幻故事是接地气的,就是孩子们的内心表达,故事情节都是他们内心欲望的直接反映。
“你想想,这些面对中考高考、作业如山的孩子时间少任务重,要偷偷摸摸,要抓紧一切零碎时间,谁会看几百万字不相干的文章?父母卡得严,还要拿出不少钱来打赏?为什么?”
“大家一想到网络小说就是穿越的虚构的,毒害青少年的,但在我身边也有正面的例子。”邵燕君在北大的一个学生,是四川省第十名,高中时候一直看网络小说。她问学生,你哪儿有时间复习,为什么能考得那么好?他笑答,“我们爱看网文的人心理素质、自控能力都很强。”
上瘾的玩法,无论打游戏还是看网文,凡是父母加入的,他们都坚持不下去
不要小看这一代孩子。
邵燕君的孩子快18岁了,也是网络文学爱好者。在儿子八九岁的时候,一直研究阳春白雪的邵燕君开始研究网络文学。这母子二人有了可以切磋的共同爱好。
当时,作为新手,她第一步面对的问题,是在浩如烟海的网络文学中如何选择出好看的作品。邵老师不得不承认,成人要看进这些中学生迷恋的文章,需要克服很多障碍。
但一段时间以后,邵燕君释然了,“不必过于担心青少年对此的判断力”。判断优劣、明断是非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需要引导,但更重要的是需要每个人去自学。看得多、读得多,对作品好坏的感知力就自然会加强。现在不少父母把网络文学妖魔化,主要是因为不了解它,网络文学已经发展了近20年,其中不乏精品。
如何对待孩子们判断力差,容易成瘾的问题?邵燕君说:“大人不要惊慌。商人的本能就是赚钱,游戏开发商也好,网络小说的写手也好,目的就是要你欲罢不能。凡是父母一起玩一起看的,都坚持不下去。”
邵老师介绍了自己的秘籍。对小说中的人物,母子二人互相切磋,各种写法和形象塑造,两人也经常在饭桌上评头品足。当然更多的时候是各有观点、和而不同。
在小学就开始阅读网文的邵燕君儿子,在进入中学自我介绍的时候,慷慨地写下:
“我是放养长大的,14岁的人生无拘无束。”
“看,这语感!广泛、快速的阅读对他的写作大有好处。”邵燕君说。
马上高三了,功课越来越紧。但邵燕君儿子暑期一直在读穿越到三国的网文,发现太不解渴了,突然对妈妈说:“18岁,我要读完24史。”
邵燕君说,这些看网文长大的孩子,脑洞开得更大,人格也更加豁达。放松状态时,他们文章的表述能完全超出成人的想象。
“当然,不是说读了网络文学就好,孩子有各种各样的。”邵燕君认为最重要的,是家长们能尊重孩子的欲望,多关注他们阅读的文章,把两代人一起阅读网络文学作为家庭生活的一种方式。有了大人潜移默化的引导,孩子的阅读趣味、写作能力会提升。“新的一代作家正在崛起,他们在突破前辈的叙述模式,追求自由运用母语的新奇感。10年后等他们浮出地表的时候,你们都被‘吓死了’。”邵燕君笑谈。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堵力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