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日前再次谈到居民杠杆率问题。他表示,从全球比较来看,中国家庭部门的债务杠杆率还不算高,但最近几年增长很快。“这个快的程度提请大家注意,不是说现在就要去杠杆,而是说增长的过程要注意质量,要使增量部分保持稳健,同时又是高质量的。”
上述发言描述的中国家庭部门债务杠杆率现状和走势,在有关数据中也得到了印证。2016年末,我国人民币住户贷款余额33.4万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23.8万亿元,中长期中的消费贷款20.1万亿元,分别占当年GDP总额77.4万亿元的43.2%、30.7%和26%;比上年分别提高3.8、4.3和4.3个百分点。即使以43.2%的数据比较,比一些发达国家60%左右的比重也要低;但一年上升3.8个到4.3个百分点,幅度确实不可谓不高,速度不可谓不快。
分析中国居民杠杆率的高低,不仅要参考国际水平,更要立足于中国国情,有两个重要因素不应忽略。
首先,从贷款的主体和类型看,鉴于我国城乡差距和二元结构依然存在,不宜直接与发达国家对比。我国居民贷款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居民住房贷款,这部分贷款的人主要是占全部人口不到60%的城镇居民。其中,很多人是倾全家之力,再背上不小数目的房贷,才得以在城市购房。考虑贷款的主体和类型,特定居民群体的杠杆率实际上并不低。
其次,从偿债的能力和时间看,虽然中国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但人均GDP仍大大低于发达国家,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五分之四左右,相当于美国人均水平的七分之一左右。除了人均GDP水平较低,人均收入水平与发达国家比也差距巨大,而且目前我国社保、医保覆盖程度和保障水平等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同时,还要认识到,我国居民中长期贷款特别是住房贷款的还款持续时间较长,这常常是因为贷款人想用长点的时间减轻近期的还债压力。
此外,前几年楼市加杠杆及近两年有些三四线城市去库存,都在一定程度上拉高了楼市杠杆率,催生了房价上涨,也增加了泡沫和金融风险。正因为如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连续两年都把“去杠杆”作为“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表明决策层充分认识到了楼市高杠杆率的风险。
如果抛开中国具体国情,仅仅用某个宏观指标与少数发达国家比较,不仅不能准确反映杠杆率的质量,也难以正确引导宏观决策。要注重居民杠杆率的质量,有几个重要方面需要把握好。一是要把握好结构。把握好中长期与短期的比例,企业与居民的比例,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比例,住房消费与其他日常消费的比例;二是要把握好偿债能力。借贷规模既要与经济总量比较,也要与企业盈利能力、居民收入水平相适应;三是要把握好对经济发展的效应与影响。不仅着眼于眼前,更要放眼长远,既要真正能够撬动生产发展、消费增长,又要避免债务风险和经济危机。
把握好居民杠杆率的质量,首先要控制规模。在结构不尽合理,城镇居民住房杠杆率过高的情况下,如不控制总量,也必然加剧结构的不合理不平衡,影响增长质量。同时,应继续坚持楼市去杠杆不动摇。去年“9.30”以来相关城市的楼市调控措施,重点就是限贷、限购、限售。应在保护刚需的同时,对二套以上及非本地户籍购房继续严格限贷政策,遏制炒房行为,防范泡沫风险。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