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岁数的人,最怕办事来回折腾。”67岁的范兴元是一名退休职工。因患有高血压、心脏病并发心功能不全两种疾病,按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特殊疾病门诊补助费政策,他在一个自然年度内单病种门诊费最高可申请享受4000元补助,“原来想着申请这个补助会很麻烦,没想到按照清单上的要求准备材料,过来在这个窗口一交就可以了”。
“一站式”办理是庆阳市城乡居民健康保障局成立后带给群众办事的便捷之一。在机构和职能整合之前,庆阳医保管理的状况是市人社局负责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医保,市卫计委管理新农合、药品招标采购,市财政局负责医保基金管理,市发改委负责定点机构医保目录内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监管。
庆阳市城乡居民健康保障局副局长李政认为,医保“九龙治水”、政出多门的管理格局,导致运行效率不高,保障兜底能力弱化,制度衔接和经办程序繁杂,进而加深了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感受。
为解决这个问题,作为全国第二批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和甘肃省医改示范市,庆阳市在2016年开始探索推进医保管理体制改革的新路子,并于今年7月正式运行城乡居民健康保障局,将分散在人社、卫计、发改、财政等部门,涉及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医保基金重点保障领域的相关管办职责进行整合,构建“一体化”管理体系和“一站式”服务体系。
记者了解到,目前,庆阳市健康保障局服务窗口有6个,主要经办4项业务,即市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大病、生育保险参保登记和保险费核定;市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大病、生育及特殊人群等医疗费用,特殊疾病门诊费用结算;异地就医备案、直接结算;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划转及医疗费用支付查询服务。
“九龙治水”变为“政出一门”后,庆阳市城乡居民健康保障局不仅为群众办事提供了方便,而且成为全市深化医改的前沿阵地。庆阳市城乡居民健康保障局局长杭小平告诉记者,通过整合管理机构,庆阳将建立全市统一、城乡一体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实现了“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并发挥出医保总抓手作用,理顺了管理体制,创新了管办模式。
今年以来,庆阳市在医保政策方面做出了一系列调整,使之更加合理和人性化,让群众的受惠面更大。在重大疾病和门诊慢特病政策方面,庆阳将新农合的51种重大疾病政策扩展到城乡居民和城镇职工,将新农合的36种门诊慢特病、城镇居民的30种慢病整合,扩展到城乡居民4类47种慢特病,并从诊疗医院、补偿比例、封顶线等都通过调研测算做了明确规定,对城镇职工的30种慢病不分疾病类型,补偿比例从原来的50%、60%统一调整到70%,封顶额不变。
在分级诊疗政策方面,庆阳对市、县、乡级医疗机构分别确定了159种、255种、52种分级诊疗病种,实行单病种定额付费管理。对65岁以上老人、精神病患者、5岁以下婴幼儿、在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诊疗的优势病种等不受分级诊疗限制。对有些县乡医疗机构无力诊治的病种,允许转诊到上一级医疗机构就诊,实行差别化管理,并一对一地对比提出了定额付费标准。
“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必须有便捷、统一、高效的健康保障体系作为支撑。如果不是理顺管理体制,成立城乡居民健康保障局,我们这些政策的调整和出台不会有如此高的效率。”杭小平说,2017年庆阳市将形成较为系统的分级诊疗政策体系,全民医疗保障制度不断完备,实现城乡居民医保覆盖范围、筹资政策、保障待遇、医保目录、定点管理、基金管理的“六统一”管理,“只有取得切实的改革成效,才能使百姓在医改中有更多获得感”。经济日报记者 李琛奇 陈发明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