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期货讯 2017年12月1日-3日,由中国期货业协会、深圳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十三届中国(深圳)国际期货大会在深圳召开。本届大会以“开放融合 提升服务共赢未来——新时代期货及衍生品行业的转型与发展”为主题。中信期货及中国民生银行承办本次“财富管理规范化与专业化发展论坛”。
中国证监会中证金融研究院副院长马险峰作《新时代资本市场金融机构的转型与发展》主题演讲。他表示,建设十九大现代化经济体系,对资本市场金融机构的转型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造了发展新机遇。
期货公司是期货市场功能发挥的专业载体,是国民经济各行业提升风险管理水平的专业帮手,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价格信号的专业感知与使用者,在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取得更大的发展。
我国资本市场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和潜力,正面临加快发展、提档升级的发展机遇期,资本市场金融机构加快发展具备良好的基础和条件。未来,期货公司发展面临更多新机遇,要努力弥补自身发展短板,切实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以下为其发言实录:
中证金融研究院副院长马险峰各位参会嘉宾: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参加第十三届中国(深圳)期货大会•期货公司转型与发展论坛。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关键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跃关口的迫切要求,是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对资本市场金融机构的转型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造了发展新机遇。期货公司是期货市场功能发挥的专业载体,是国民经济各行业提升风险管理水平的专业帮手,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价格信号的专业感知与使用者,在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取得更大的发展。在此,我想就新时代资本市场金融机构的转型与发展谈几点看法,与大家交流探讨。
第一,资本市场发展潜力巨大,金融机构要增强补短板的紧迫感与使用命感
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我国金融市场已取得巨大成就,现代金融体系不断健全,系统性风险防控能力显著增强。金融市场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在配置金融资源中基本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在资本市场上,已建立起涵盖主板、创业板、新三板和区域性股权市场在内的多层次市场体系;证券期货机构经营稳健,产品创新有序开展,市场双向开放稳步推进,服务实体经济和支持转型升级的能力不断增强。截至2017年11月29日,我国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总数达3458家,总市值56.69万亿元,居全球第二位,仅次于美国。但总的来看,我国金融市场目前仍不够发达,人均金融财富水平不高,金融结构不尽合理,直接融资比重较低,资本形成机制尚不健全,不能及时适应企业融资和风险管理的需要。
从人均金融财富情况来看,我国人均金融财富水平与居民财富不相匹配,财富管理行业将有较大发展空间。根据波士顿金融咨询公司测算,2016年中国个人可投资金融资产总规模已居世界第二位,达到126万亿元。但从瑞士信贷银行测算的人均金融财富水平看,我国与主要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2016年我国人均金融财富仅为2.3万美元,不仅远低于美国34.5万美元、英国28.9万美元与日本23.1万美元的水平,也低于亚太地区平均4.6万美元和全球平均5.3万美元。
从金融结构情况来看,我国金融结构中目前仍以间接融资为主,资本市场是我国金融体系的短板。新世纪以来,虽然直接融资比重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十五”、“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分别累计为4.91%、11.49%和16.42%,2016年上升至23.82%,但与发达市场占60%以上相比还有较大差距。2016年,我国广义资本化率(上市公司总市值与债券余额之和/GDP)仅为128%,而美国为359%;我国货币化率(M2/GDP)为208%,美国为71%,英国为34%;我国金融化率(广义资本化率与货币化率之和)为335%,美国为431%,英国为484%。货币化率高、金融化率低,是我国金融结构的主要特征。在我国以货币资产为主的金融结构情况下,金融机构过度追求短期资产收益,导致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偏高、杠杆率增加,不利于企业进行长期投资活动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从资本形成情况来看,我国资本形成机制尚不健全,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上市公司是一个国家经济竞争力的重要体现。1991年至2017年,我国上市公司从14家增至目前3458,增速较快,但从国际比较来看我国上市公司数量并不多。从2016年底每百万人口上市公司数量看,我国仅为2.21,远落后于美国的16.09、英国的39.58、日本的27.86和德国的7.21。这也表明我国资本市场有较大发展潜力。例如,目前正在等待上市的排队公司约有四百多家,并有大量公司仍在计划上市融资。同时,从上市公司总市值占GDP比重来看(图5),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2016年底我国上市公司总市值已排全球第二位,但占GDP比重为65.29%,低于美国的147.30%、德国的49.50%、日本的100.32%和英国的121.05%。
总而言之,我国资本市场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和潜力,正面临加快发展、提档升级的发展机遇期。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金融改革最重要的有四句话,即“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其中最后两句话,即“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就是专门讲资本市场要加快改革发展,弥补金融体系发展短板。资本市场金融机构,更要增强补短板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以通过自身的规范、稳建发展,加快推进建设现代资本市场体系的各项工作。
第二,资本市场金融机构加快发展具备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我国资本市场经营机构规模稳步扩大,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断增强,合规风控能力显著提升。
从行业规模来看,已具备加快发展的良好基础。截至2017年7月底,全国共有证券公司129家,总资产5.97万亿元,净资产1.76万亿,2017年上半年净利润552.58亿元。截至2017年9月,全国共有113家基金管理公司,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资格的证券公司或证券公司资管子公司共12家,保险资管公司2家,以上机构管理的公募基金资产合计11.14万亿元。截至 2017年10月底,在中国基金业协会登记设立的私募基金管理人21628家,已备案私募基金63248只,私募基金认缴规模10.77万亿元。2016年底全国共有期货公司149家,总资产(含客户资产)5439.41亿元,净资产911.53亿元,客户保证金4342.35亿元,实现净利润65.67亿元。
从服务实体经济来看,综合服务能力显著增强。近年来,资本市场金融机构功能发挥逐步深化,综合服务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有所提升,在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支持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脱贫攻坚”和绿色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特别是,2016年IPO常态化以来至2017年9月,资本市场已支持590家企业完成IPO,融资额3322亿元,支持4256家企业完成并购重组,交易金额3.59万亿元,帮助6465家企业挂牌新三板,帮助非金融企业发行公司债券3.42万亿元。
从合规与风控能力来看,经营管理水平逐步提升。近年来资本市场经营机构对合规经营的重视和理解程度都有了较大的提升。从投行业务看,有部分证券公司督促有瑕疵的上市企业主动撤回IPO申请;部分证券公司主动补充资本金,严格控制设立子、孙公司,证券行业整体杠杆水平全面下降,风险控制能力显著增强。2017年《证券公司和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合规管理办法》颁布后,证券、基金公司都在努力构建有效的合规与风控体系,形成自我约束的长效机制。近年来,期货公司已经逐步建立了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险管理体系,不断提升期货经营机构抗风险能力。特别是十八大以来的五年间,我国期货公司所有风险监管指标均达到监管要求,有力保障了期货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第三,资本市场金融机构加快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
资本市场经营机构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主要有,行业服务能力无法满足实体经济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靠牌照、靠项目吃饭、专业能力不够精良的问题;部分机构存在风控系统流于形式、风控体系存在盲区、风控能力落后于业务发展的问题。与银行保险业相比,资本市场金融机构规模较小、盈利能力相对较弱,这可以从银行、证券、保险行业上市金融机构的指标比较来得到证明。按照A股上市公司2017年三季报统计,今年前三季度中, 25家上市银行共实现营业收入2.90万亿元,净利润1.13万亿元; 6家上市保险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1.65万亿元,净利润1124亿元;38家上市证券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57亿元,净利润766亿元(仅为银行的6.76%)。从每家上市机构的净利润比较来看,证券公司平均利润仅为20亿元,远低于保险公司的平均利润187亿元,更与银行平均利润453亿存在较大差距,基本上各行业间的差距各为一个数量级。未来一段时期,资本市场金融机构应积极迎新的挑战。
金融机构要着力回归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的本源。要做优做强投行业务,完善投行的内控体系,提高执业水平,努力为不同类型、不同规模和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提供全面、深入、差异化融资中介服务;要稳步扩大资产证券化业务规模,帮助更多企业盘活存量资产,拓宽融资渠道。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绿色企业上市融资和再融资。要规范发展资管业务发展,立足脱虚向实,立足居民的长期投资需求,深化金融产品服务,积极发展跨境、跨市场、多元化投资策略和差异化收费模式的投资产品。要加快创投业务发展,完善扶持创业投资发展的政策体系,鼓励和引导创业基金投资中小微企业。探索建立私募基金份额转让制度。建立健全私募市场风险监测监控体系。引导各类机构投资者投资绿色金融产品。
金融机构要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加强合规管理。要着力抓好合规新规的落实,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实现合规管理的全覆盖,做好压力测试,强化风险监测预警。要加强防范流动性风险,严格落实流动性监管指标要求。要强化金融机构的内部管理责任,落实机构对投资者的责任。清晰界定董事会、监事会、高管人员以及合规负责人的合规管理职责,严格选任合规负责人。
金融机构要大力发展专业投资业务。要推动基金管理公司向现代资产管理机构转型。推进基金管理公司组织创新,激发行业活力。要逐步改进基金产品开发,完善基金销售渠道。要研究开发适合养老金等长期资金需要的投资产品,提供专业化、长期化、国际化的投资管理服务。
金融机构要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要推动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实施差异化、专业化、特色化发展。推动证券期货行业双向开放,增强国际竞争力。11月,美国特朗普总统访华期间(11月10日),中美两国元首在经济领域达成多方面重要共识。为落实十九大确定的关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决策部署,我国宣布将单个或者多个外国投资者直接或间接投资证券、基金管理、期货公司的投资比例限制放宽至51%,并在该项措施实施三年后,投资比例不受限制。
第四,期货公司发展面临更多新机遇
未来一段时期,我国期货市场的持续发展,将为期货公司创造更多新机遇。期货市场是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实体经济息息相关,每个商品期货品种都连接着一个实体产业链。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我国已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大宗商品生产、消费和贸易国。稳步推进期货市场发展,有利于农业生产者调整农产品种植结构,帮助农业生产、加工企业和农户提高供给质量、稳收增收。有利于工业企业优化生产经营和防控市场风险,促进转型升级。有利于政府部门及时制定相关政策,保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顺利推进。期货市场发展目标,应是建设一个以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为根本宗旨,与现货市场发展阶段相匹配、经济风险管理需求相适应、竞争力不断增强的现代期货市场体系,特别是需要把握机遇,遵循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方向,加快打造“大宗商品定价中心”和“风险管理中心”。
目前,我国商品期货市场交易规模已居世界前列,但未来发展潜力仍然巨大。目前,我国期货市场初具规模,功能发挥日益增强。期货市场品种已达55个,其中商品期货47个、金融期货5个、商品期权2个、金融期权1个,基本形成了覆盖农业、金属、能源、化工以及金融等国民经济主要领域的产品体系。2016年,我国期货市场成交量41.38亿手,成交金额196万亿元。我国大宗商品期货成交量已连续7年位居世界第一;其中三家商品期货交易所交易量约占全球商品期货与期权成交总量的近六成份额;上期所、大商所、郑商所和中金所全年交易量在国际排名中分列第6、第8、第11和第16位。但是,由于我国大多数商品期货合约规格较小,市场成交规模与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例如,我国2016年全年期货交易金额,只相当于CME集团一家交易所的75%。
期货市场发展需要积极稳妥推进品种创新。与发达市场相比,我国期货上市品种仍过少(只有55个),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有限。按照美国期货业协会(FIA)对全球88家期货交易所的统计,目前全球共有期货品种2822个。其中美国有期货品种有1192个,不但数量最多,占全球四成以上,而且种类丰富,许多同类商品同时上市大合约、mini合约和微型合约。而我国合约设计较为单一,一般一种商品只上市一种合约,合约总数占全球比例不足2%。我国期货品种总数,不但还少于德国的317个、英国的232个、日本的91个等发达经济体,甚至还少于印度、巴西、南非等发展中国家。我国应继续发展符合实体经济需要、市场条件具备的各类商品期货品种,同时进一步深化现有期货品种的功能发挥。
期货市场发展需要稳妥推进国际化和法治化。对外开放是提高期货市场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国一些期货品种的交易量在全球排名靠前,但定价能力仍然较弱。我国需要逐步建立国际化的大宗商品定价中心,更好地适应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和管理市场风险的需要。我国要加快推动制定《期货法》。2017年11月3日,十二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期货法(草案)(送审稿)》。其中一致同意将场外衍生品纳入期货法调整范围,并认为期货法草案成熟后可直接提请常委会审议,努力争取在本届人大任期内提请常委会审议。我们相信,期货法的出台将保障期货市场在法治化的道路上迈上新台阶。
期货市场发展需要培育机构投资者和防范市场风险。要推动清理取消产业客户尤其是国有企业运用风险管理工具的限制规定。要鼓励银行、保险、信托、证券、基金等金融机构积极利用衍生品市场进行风险管理。拓展机构投资者入市渠道,改善期货市场参与者机结构。期货工具能管理风险,但过度投机炒作也会扭曲价格信号、引发市场风险。要不断全面加强市场监管,严防投机资本进行市场操纵。
期货市场的发展尤其需要期货公司加快规范发展。期货公司是期货市场发展的短板。我国各产业龙头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中,往往面临全球各类商品和金融市场价格大幅波动的巨大风险,都有尽快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的现实需要。期货公司作为风险管理服务的专业提供者,长期以来整体实力非常弱小,难以适应实体经济对风险管理服务的需求。而且,期货公司盈利模式仍较为单一,过分依赖同质化的传统经纪业务,手续费存在恶性竞争;高端人才资源匮乏,也制约了期货公司服务能力的提高与良性发展。全行业从业人员仅约5万余人,且大部分从业人员工作经历较短,尤其缺乏具备资本市场综合业务背景(如懂期权、场外衍生品、产品设计)的专业人员和具备国际经验的高端人才。期货公司要努力弥补自身发展短板,切实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要积极引导实体企业广泛运用期货期权产品,进一步发挥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的作用。要合理规划、布局境内外交割仓库体系,构建覆盖广泛的交割服务网络。要逐步清理取消对实体企业和金融机构运用风险管理工具的限制措施。应完善期货公司准入与退出机制,鼓励期货公司收购兼并,推动期货公司实施差异化、专业化、特色化发展。完善期货公司分类监管制度,加快推动符合条件的公司上市。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