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是一种严谨认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需要各行各业的技术人才参与建设,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起着巨大的作用。其一,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益求精的创造精神。在中国历史上,工匠不仅是传统工业的主要劳动力,而且还扮演着传统工业技术主体的角色。工匠所从事的实践活动本身,就蕴含着一种不断突破自我的创造精神。工业革命之后,传统的小作坊逐渐被现代工业制造所取代,但是在人类历史中沉淀下来的工匠文化,却依旧贯穿于现代化的工业制造之中。其二,工匠精神是一种求精尚巧的实践精神。对工匠而言,产品制作并不只是一种简单模仿的操作,而是对材料精心制作、匠心设计的再创造,从产品的构思到成品整个过程中,都蕴藏着工匠双手劳作的印记,渗透着工匠求精尚巧的思维痕迹。
需要注意的是,一种精神或文化的培育,往往要经历社会文化环境与经济法律制度相互作用的复杂漫长的过程。工匠精神的培育,不是仅靠宣传或者单一个人就能做到的,而需要政府、企业与个人共同发力,既要改善社会文化环境,还要完善激励制度,齐心协力培育“中国工匠”、打造“中国品牌”。
第一,弘扬培育工匠精神,需要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合理激励制度,推动和加快相关的知识产权和技术专利的保护工作,用法律、制度等形式最大程度地保护工匠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来拓展传统技艺的传承,加强对工匠技艺和合法利益的保护,培养年轻一代对传统工艺和现代技术的热爱。另一方面,合理的激励制度,能够引导培育产业工人精益求精的行为习惯,最终形成体现为工匠精神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这就要求围绕产业工人的技能提升培训、钻研精神奖励、创新导向激励、职业社会保障等建立完善相应的激励制度体系。
第二,弘扬培育工匠精神,需要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企业是市场经济中的主体,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企业使命在肩、责无旁贷,需要发挥好主体作用。企业要眼光长远、专注专业,在擅长领域精耕细作,勿盲从于赚热钱和赚快钱,在提升品质的同时控制成本,用诚心实意而非概念炒作赢得消费者认可。比如,实施精细化质量管理,提高质量在线监测、控制和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能力;建立健全标准化、系统化的培训体系,等等,都是题中应有之义。
第三,弘扬培育工匠精神,需要高度重视社会文化环境的建设。没有劳动光荣、创新伟大的社会氛围,就很难营造有利于工匠精神培育的社会环境。要重新审视工匠精神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提升工匠的社会地位,增强各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形成崇尚创新创造的社会氛围,从而让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努力钻研科学技能,使我国成为人才强国。总之,工匠精神的重要目的,就是要全社会倡导“崇实尚业”之风,发掘劳动者创造潜能,建立优质优价的市场机制,从而助力我国经济成功实现转型发展。
(原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执 笔:代艳丽 李晓衡 李海兰)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