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雪花告诉记者,工作十几年来,她换过几个单位,经常需要“跑证照”。早些年,办营业执照十分麻烦,最简单的一项“核名”就得花好几天。而且以前审批分布在不同的部门,工商、土地、卫生、规划、税务等,得一个个跑,材料也要准备好多份,每个部门单独送。一个营业执照办下来,经常需要很长时间。
但最近几年,赖雪花感觉变化很大。成都市特别是武侯区在这方面的改革力度很大,成立了行政审批局,实行“审管分离”,几乎所有的审批事项都归到审批局,“一枚印章管审批”“一个大厅管服务”,所有材料都可以在网上提交,5个工作日就可以拿到执照,再也不用抱着厚厚的材料东奔西跑几个月了。
与全国其他地方一样,早些年,武侯区实行的也是“审管一体化”体制,职能部门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不阳光”“不透明”“重审批、轻监管”和“以审代管”等现象带来行政监管不力和服务不到位等问题。
2008年底,武侯区在全国率先成立专司行政审批的政府工作部门——武侯区行政审批局,开启了以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为核心、以“审管分离”为特色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2015年,武侯区被确定为“全国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区”。
经过几轮探索,武侯区成功实现多项改革。一是集约化聚合审批资源。全区22个职能部门的128项许可事项和45项其他行政权力集中到审批局办理,集中度达到87%,实现了审批局“一枚印章管审批”,不再需要向各部门单独提交资料。二是审批资源集中。原分散于全区的13个政务分中心全部入驻新政务中心,全区审批事项物理集中度达到98%,实现了“一个大厅管服务”。三是创新设立“六中心三平台”,优化再造审批流程。构建以“统一受理中心、统一流转中心、集中审核中心、现场踏勘中心、统一制证中心、审批信息应用中心”的“六中心”标准化工作机制。建立“网上综合审批平台”,推行全流程网上审批和监控;规范“武侯区中介服务平台”,引导和规范中介服务;推出“市民融合服务平台”,实行“区—街道—社区”三级联动,全域通办。按照“减程序、减时限、减费用”要求,梳理就业、医疗、交通、户籍、出入境、入学等适合基层审批的民生服务事项,79项下沉到街道、139项下沉至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办理,方便群众就近办事。
今年6月份起,武侯区行政审批局进一步提速,新设立登记企业审批时间由原来5个工作日压缩至2个工作日,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压缩至1个工作日。赖雪花的感叹正是来源于这次的最新改革,“这对公司来说就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搞好经营,有限的资金就可以更快地发挥效益,成本就可以降低。所以,行政许可权改革对公司发展是很大的利好”。经济日报记者 钟华林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