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保障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是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标志。党的十九大对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出明确要求。打赢脱贫攻坚战,人才是关键所在。脱贫攻坚的潜力和后劲在于人才的充分有效运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充分发挥人才在脱贫攻坚中的引领、带动、示范和促进作用,形成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持,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
人才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农村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的引领力量,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具有重要地位。贫困地区要走出发展的困境,实现精准脱贫,离不开资金、物资、技术等各种资源的支持,但这些外部资源效用的发挥,必须通过“人”来把握和实现。人才作为人力资源中能力与素质较高的群体,是组织、使用各类精准扶贫资源并使之有效发挥作用的能动性、关键性要素。从这一意义看,人才对于贫困地区的重要性远超过其他资源。推进贫困地区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必须把培育与引进人才放在突出位置。
进一步看,扶贫必先扶智。志和智就是内力、内因。没有内在动力,仅靠外部帮扶,帮扶再多,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虽然外部资源的输入可以为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提供有利条件,但帮助贫困人口获得生存技能、提升致富本领才是其实现稳定脱贫的内在动力。尤其是现代化生产经营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要引导经营管理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扎根农村、服务基层,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年来,我国农村人才储备不足问题日益突出。破解这一难题,补齐农村人才短板,需要我们适应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促进人才规模、质量和结构与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相协调,全面提升人才对精准脱贫的支撑作用。
推动人才发展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完善人才发展机制,建立统筹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才发展规划。可考虑将人才发展列为精准脱贫的综合评价指标,坚持人才发展与实施精准脱贫、产业项目发展同步谋划、同步推进。
推动精准引才与引智有机结合。加大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步伐,打通人才向贫困地区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大力引进贫困地区各领域各行业急需人才。探索适应现实需求的柔性引才机制,促进人才智力流动,提升人才供给的灵活性与适应性。
推动人才开发与市场需求紧密对接。突出以精准脱贫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强化人才政策供给,科学评价人才绩效,推进人才价格与价值的对接。激活市场主体,明确企业作为产业扶贫的主体地位,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市场化手段集聚专业化力量。
推动人才本土化与均衡化同步发展。挖掘乡村自身的力量,充分发挥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优化本土人才培养结构,激发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优化人才政策环境和生活环境,制定本土人才成长激励机制,建立本土人才回引机制,引导人才智力向贫困地区、扶贫产业集聚,推动区域人才的合理分布。(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湖南省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张黎)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
[理上网来·辉煌十九大]李远芳:以“一带一路”建
-
[理上网来·辉煌十九大]李含琳:加快构建现代农业
-
[理上网来·辉煌十九大]李润强:全力以赴打赢脱贫
-
[理上网来·辉煌十九大]周其森:实现乡村振兴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