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每个人心中的桃花源都是差不多样子的,百里溪流、十里桃花、开阔的田野、整齐的屋舍、美丽的池塘、修长的桑竹、自得的老人、快乐的孩童……仿佛没有这些,就不叫桃花源似的。
不久前,我去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区参观了当地著名景区桃花源。当地人说,全国各地都有桃花源,惟有这里的最正宗,不信?有诗文为证:“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大家来到景区,在导游的指导下,依次穿过一人工打造的逼仄山洞,眼前看到的,正是这样的景象,丝毫不走样。没办法,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给大家印象太深了。
进入桃花源时,正是下午,山外的阳光格外灿烂,可山谷里,却明暗分明。阳光照射到的地方,宛如金秋景象:石子路上,骑牛的牧童,横吹着笛儿,笛声悠扬,引得无数人跑着过去与之合影留念;田间,古装的农人装作耕种的模样,却都看着我们微微地笑着,憨态可掬;对唱着山歌的青年男女,撩拨着往来的游客,山歌即情歌,情歌是最撩拨人的语言;欢庆丰收的舞蹈,大有秦汉之风,古拙而又热烈;一路上遇到的小伙子、大姑娘,都黑黢黢的,刻意打扮成秦汉时期土著人的模样,他们在以这样的方式,演绎着自己理解的原始风味,演绎着自己心中的桃花源。
而阳光照射不到的地方,宛如清晨或是黄昏,别有一番景致:酿酒的作坊里,浅浅的陶碗里盛满了酒,大家争相品尝,酒不烈,有些甘甜,老少皆宜;馒头铺子里,粗粮馒头任游客取食,当然不是免费,得用微信支付,古老的馒头与现代支付方式实现了完美结合;纺织小院,三两美女,双手自如地穿梭在丝麻之间,色彩斑斓的湘布渐渐地呈现在游客面前;山腰处的商铺、旅店,总有衣着朴实而又奇特的人倚着门窗向着游客挥手,成这山谷里最大的亮点;小溪蜿蜒,水流淙淙,而好奇的渔人早已湮灭在东晋时期的字里行间。
桃花源之光,就这样分明而又和谐地撒满一路。
在许多人眼里,桃花源是世间最完美的象征。这里风景优美,如果信马由缰,尽最大可能展开自己的想象,一幅和谐而又温暖的四季图定会油然而生:春来桃花缤纷斗艳,闲来赏花,十里香甜十里浪漫;夏来稻穗迎风舞蹈,田间耕作,十里厚重十里希望;秋来黄叶纷纷飞落,登高山之巅,万山红艳万山喜悦;冬来炉火热烈奔放,围炉畅饮,万家微醉万家痴狂。居住在这里,简直就如居住在人间仙境。
更令人向往的是,桃花源里没有纷争,没有血腥,没有凶残,没有龌龊,没有欺诈,没有嫉妒。每个人心中都藏有一片向往的桃花源。
这样的桃花源,在哪里?也许在天涯,也许在海角,也许就在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里。尽管这样的桃花源仿佛一场梦境,但如果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与寄托,化为对现实生活的努力经营,对身边亲友的真心呵护,对理想信念的孜孜追求,总能收获一缕真正的桃花源之光。
那个时候,我们就不必再寻找桃花源这样可遇不可求的避世之地。桃花源之光,分明已经和谐地撒满人生之路。(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揭方晓 )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