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30日,北斗二代二期试验星,203所第一台氢钟上星;2016年2月1日,北斗二代二期第二颗试验星,203所第二台氢钟上星;2018年1月12日北斗三号组网一箭双星,203所第三台、第四台氢钟随之而上,助力精准定位。对于氢钟的发射时间,该团队骨干王文明如数家珍:“这些时间点对于我们来说刻骨铭心,比自己孩子的生日记得都清楚。有了自主导航系统,咱们的骨头才硬。”
星载氢原子钟拥有优异的中短期稳定度和低漂移率,能大幅提升导航系统的导航精度、授时水平,可以显著延长导航卫星的自主导航时间,大幅降低北斗导航系统对地面的依赖程度,为非常时期的导航定位提供了保障。氢钟团队在国产星载氢钟无人区,自主研发出中国人自己的氢钟。
如今,团队已累计总体交付10余台星载氢钟。目前,国际上有俄罗斯、瑞士和中国等3个国家研制氢钟,我国氢钟的各项指标已经与国际相当。
“科研工作是精益求精的,不能心存侥幸,要细而又细。”项目负责人李晶介绍说,伽利略系统的星载氢钟,就是因为氢钟电离泡启辉异常导致整钟报废,必须保证氢钟只要上了天就不能出现类似问题。攻克电离泡启辉的难题,是点亮电离泡,不仅能点亮,还要每次都能点亮,并保持一直亮,这就需要精益求精,不心存侥幸。
但是,在鉴定件攻关的关键阶段,还是出现了问题。物理部分加电性能异常,具体到每个部件的考核参数却又正常。王文明回忆,当时团队就一个一个组件排查,10余项相互联动,互相影响,经常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排查一个问题,却带来更多变量在变化,甚至还可能带来新的问题。
王文明说,当按照正向逻辑思维排查完每一处可能发生问题的部件后却是一无所获,最终发现问题竟源自于一次试验过程,在更换部件时偶有部件表面反光亮度不同而暴露出局部固化胶膜,原因是在给一个螺丝点胶过程中,胶渗出到结构表面,影响了场的分布,如果不加电根本体现不出来,且钟在工作中又无法拆开观看,这给解决问题带来了很大困难。
谈起这次问题,王文明说,我们最初就是从机理着手排查,分析认为没问题的地方,最终问题却恰恰在此。之后,我们举一反三,对工艺作了改进,同时团队更加体会到工作中必须严谨细致,慎之又慎,杜绝类似表面上无关紧要的质量问题。
科研工作总会面临新问题,正是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才有了最后的成功。李晶说,作为国家重大战略,责无旁贷,必须要出色完成任务,这是使命;作为专业,需要发自内心的喜欢,在原子钟研制的海洋里享受这个过程。李晶认为,原子钟的发展应以满足国家战略发展为使命,引领行业发展。(经济日报记者 刘 瑾)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