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魏际刚:探索装备制造业升级的现实路径

字号+ 作者:生活头条 来源:未知 2018-02-08 我要评论

题要: 装备制造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性、基础性产业。装备制造业转型和质量升级,是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有利于改善供给、扩大需求,促进产品产业迈向中高端。在全球制造

  题要:装备制造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性、基础性产业。装备制造业转型和质量升级,是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有利于改善供给、扩大需求,促进产品产业迈向中高端。在全球制造业格局深刻调整、新一轮科技革命到来的背景下,如何实现我国装备制造业升级,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是当前需要回答的重大课题。

  厘清现实问题

  管窥辽宁 摸清痛点 提炼共性

  辽宁省是重要的东北老工业基地,是我国装备制造业科研生产基地。本文通过剖析辽宁装备制造业发展中存在的痛点难点、面临的重大挑战,力求管中窥豹,寻找我国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现实路径。调研发现,目前辽宁装备制造业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装备制造业质量水平总体不高。辽宁装备制造业质量水平虽逐年进步,但总体水平不高的问题仍然存在。特别是当前,全球制造业竞争格局发生变化、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在此背景下,这一问题就更加突出,产业加快提升质量水平、全面提升竞争力的任务十分紧迫。

  二是产业结构调整难度较大。辽宁装备制造业以重化工业为主,且重化工业比重有扩大的趋势;传统高耗能行业占比也较大,全省包括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在内的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比近50%;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制造业服务化程度低,商贸流通、专业市场、电子商务等发展不足;装备制造类产品品类结构不均衡,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和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在质量和数量上均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三是综合配套能力有待提升。辽宁装备制造业虽然拥有一批有实力的大型主机制造企业,但零部件、元器件产业薄弱,缺乏成套能力,服务业不发达,未形成以主机制造厂为核心、上中下游协同配套的强大产业链。企业之间缺乏协作,没有建立起广泛的信息分享、产业协作、经验交流、合作经营等模式。

  四是创新能力、核心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待加强。这主要突出体现在体制性约束较大、创新意识不强、研发资金投入不足、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不完善、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不强等方面。其中,既有部分国有企业历史包袱过重、体制机制改革不到位导致非市场性限制因素过多的原因,也有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缺失,资源要素配置不合理的原因。

  此外,企业体制机制不够灵活、人才和资金等要素支撑不足、市场体系建设和市场机制建设相对滞后、营商环境不理想等问题,也都限制了辽宁装备制造业的更好发展。

  找准主攻方向

  提升质量 夯实基础 完善配套

  辽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对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具有启示意义。进一步推动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应有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从国内外产业格局变动来谋划产业定位,从国家战略、市场需求、区域分工协作和产业发展规律来选择发展方向,从现有基础和优劣势来决定突破口,加强装备制造业升级方案的总体设计,实现要素、投资、创新有机协调的多元驱动。

  一是全面提升装备制造业质量水平。以提高装备制造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围绕重点产品、重点行业开展相关调查,组织质量对标和会商会诊,找准比较优势、行业通病和质量“短板”,研究制定解决方案。加强与美国、日本、德国等制造强国的国际优质产品的质量对标,支持企业瞄准先进标杆实施技术改造。开展重点工艺优化行动与质量提升的关键技术攻关,推动企业积极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

  二是全面夯实装备制造业发展基础。立足既有科技资源和产业基础,坚持问题导向、产需结合、协同创新、重点突破的原则,围绕重大工程和重点装备急需,加强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基础软件、基础研究和产业技术基础建设。重点推进高端基础工艺的技术攻关和推广应用、关键基础材料的开发与应用、关键核心部件的研制与应用以及计量检测、质量测试、共性技术研发服务体系建设。

  三是全面加强产业配套能力。围绕国内外产业转移和装备制造业升级需要,主动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增强本地产业配套能力,主动谋求与国内发达地区的产业对接。重点支持一批实力领先的专业化装备制造配套企业,逐步发展成为主营业务突出、竞争力强、成长性好的“小巨人”企业。同时,完善装备制造业的产业链,打造高效供应链体系,解决上下游企业不协调、大中小企业不配套、制造业与服务联动不足等问题;实现装备制造业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四流合一”,推动上下游、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

  四是推进装备制造业智能化发展。推动装备制造与信息网络技术深度融合,提高装备制造信息化的层次和水平;推进制造过程的智能化和企业信息化改造,推动建设数字化工厂与车间,提升自动化生产线、数字化车间的生产过程智能化水平,推进柔性生产;发展智能制造,提高工业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和精度保持能力;加强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结合数字化商业模式,提升智能服务水平。同时,鼓励发展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

  五是提升装备制造业服务化水平。不断增加服务要素在制造业投入和产出中的比重,从以加工组装为主向“制造+服务”转型,从单纯出售产品向出售“产品+服务”转变,延伸和提升企业价值链,推动建设贯穿装备制造产业链的研发设计服务体系。

  六是推进装备制造业的绿色发展。完善装备制造业的低碳、节能、环保和循环型生产体系,构建从研发、设计、采购、运输、存储、制造、包装、流通加工、配送、销售、废弃物回收利用全过程的循环经济体系。同时,推行绿色制造和再制造,推广清洁高效的生产工艺,降低产品制造能耗、物耗和水耗,提升终端产品能效、水效。

  七是推进装备制造业全球化发展。紧紧把握住全球化带来的重大战略机遇,使优势装备制造企业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资源配置。从全球供应链的视角,审视自身发展的“短板”,战略性地整合全球资源、资本、人才、渠道和创新能力。鼓励有条件的优势企业“走出去”,开展对外投资合作,开展资源勘探、开发、技术合作或并购境外知名企业、研发机构、营销网络和品牌,构建世界性的资源供应保障、研发、生产和经营体系,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知名品牌。

  优化发展环境

  建设高效政府 改善营商环境 强化体系建设

  推动我国装备制造业更好发展,关键是营造好产业发展的优质环境。

  首先要建设高效政府。应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建设高效、廉洁、服务型政府;完善行政权力清单、收费清单和责任清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应放尽放;创新项目管理体制,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简化行政审批程序,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和行政效率;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大力建设阳光政府。

  其次要打造友好的营商环境。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包容友好的区域市场;消除不利于市场发展完善的各种障碍,消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藩篱,消除地方保护、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形成公平公正、信息透明、优胜劣汰的营商环境,形成生产要素向优质产品、优秀品牌和优势企业聚集的机制。同时,培育要素市场,健全以市场为基础的要素价格形成机制,完善市场化导向的收入分配机制,增强要素活力,激活要素潜力,促进要素流动、集聚和优化配置。

  再次要健全创新体系与激励机制。一方面,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战略。落实国家创新政策,形成支持创新、鼓励创新、保护创新的环境。鼓励装备制造企业建立产业创新体系,推动制造业创新链与产业链协同。支持建设公共研发平台和中小企业创新服务平台。加大对制造业关键产品、技术和工艺等创新的支持,多渠道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应用水平,下大力气保护知识产权。推进技术资本化、人才股份化,促进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更好实施科技成果转化,鼓励企业对有突出贡献的创新人才给予股权或期权奖励。与此同时,要加大政府对专利实施转化的奖励力度,加大吸引各层次紧缺人才的力度。(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魏际刚)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北京探索三种方式给老楼装电梯 老楼加装电梯有办法

    北京探索三种方式给老楼装电梯 老楼加装电梯有办

  • 陕鼓“能源互联岛”开拓装备制造业节能减排新空间

    陕鼓“能源互联岛”开拓装备制造业节能减排新空间

  • [煤炭行业探索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为煤炭开采披上“绿衣裳”

    [煤炭行业探索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为煤炭开采披上

  • 山东探索长效机制促脱贫 带动贫困户稳定增收

    山东探索长效机制促脱贫 带动贫困户稳定增收

网友点评

关注微信
手机网站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