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队伍一条心
卫家沟村今年冬天格外冷。采访前几天,村里刚下了一场雪,山窝窝里银装素裹。阵阵寒风吹过,“割”得人脸疼。
宁有录心里却很热乎,“我当村党支部书记二十多年了,过去的一年,发展得最快,大家信心最足。特别是这半年,脱贫工程实现加速推进。”还没把记者带进村委会的门,这位卫家沟村的老支书就说起了村里的变化。
宁有录马上就67岁了,身体也不算好,去年因为脑梗住过院,如今还每天服药。“但是看着村里变化这么大,我就有干劲。”宁有录说。
老支书是主心骨,驻村年轻干部是冲锋队。卫家沟村的脱贫路越走越宽,陕州区区委办干部徐肖辉和区林业局干部许晶莹发挥了不小作用。
“老爷子不把自己当老人。工作最忙的时候,他和我们一起加班到凌晨。”驻村扶贫近两年,徐肖辉对宁有录的工作很是服气,“他在村里有威望。脱贫需要人心安定,村里各家有什么争执琐事,老支书出面就管用”。
“年轻人,有文化、头脑活、点子多,还会用电脑,我们老头可不行。”宁有录也对两位年轻人赞不绝口。
如今,这个“冲锋队”也“改组”了。根据陕州区的规定,去年12月初,驻村已满两年的许晶莹卸任驻村第一书记,徐肖辉接过了这副担子。许晶莹回到原单位后,负责继续跟村里联络,换个方式接着扶贫。
不过徐肖辉的担子更重了,原来两个人的工作,他暂时要一肩挑,不过他也不急躁。“前面基础打得好,我们也摸到门路了。”接下来的工作方向,徐肖辉想得很清楚,“村里成功申报了一个300KW的光伏发电项目,部分盈利给深度贫困户分红,还有一个3.5公里道路硬化项目,都马上要实施。当然,我们的重点还是在产业扶贫上,内生动力有了,脱贫后才能不返贫”。
好日子靠奋斗
发展思路渐清晰,项目在推进,村民们的日子又有哪些变化?
“我们前几天捋了捋,村里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有大约30户,这些就要靠兜底。村里的集体收入增加后,他们的收入也多起来了。”徐肖辉给记者分析了村情,“也有这半年带头致富成效很大的,比如宁从军家”。
去年,宁从军一心想通过养猪致富,却遭遇疫情,亏损严重,欠了十几万元外债,区乡村各级干部都来帮扶他。如今宁从军家情况怎么样了?记者决定去看看。
“宁叔,猪养得怎么样了?”记者和村干部来到宁从军家时,他正在猪圈喂猪。
“好得很,我这几天正劝我儿子毕业回来跟我一起养猪。”人还没出猪圈,宁从军就笑着对记者喊话,“去年你来时,我有十几万元外债,现在外债还完了,还多了100多头猪。基本不愁钱了。”宁从军“大话”一出,把大家伙都逗笑了。
喂完猪,到院里,宁从军掰着指头给记者算养猪账:“我现在养了16头母猪,每头母猪一年能下两窝猪仔。前几天就下了好几窝猪仔,一共活了55头。刚刚出栏了45头,卖了将近10万元。过几天还要出栏十几头,今年要过个好年了。”
才半年光景,变化怎么这么大?
宁从军说,学会专业技术是关键,“以前亏损主要因为猪仔成活率不高,现在防疫做得好。这又多亏了政府提供的技术帮扶,畜牧局防疫站教我防疫技术,还免费提供疫苗”。
打开话匣子后,宁从军的话就停不下来:“村里农网改造,给我拉上了电线,再也不愁电压不稳老停电了。以前一停电小猪就遭殃,冻死很多。现在猪多了,一天光饲料就要吃1500斤,买了个饲料搅拌机,机器工作一小会儿,一天的猪食就有了。买搅拌机,花了4000元,农机补助还返还1000元,好政策真是说不完。”
宁从军挣钱了,乡亲们都看在眼里。如今,不少村民跑来找他取经,宁从军知无不言,也嘱咐大家必须勤快。“我现在天天四点半起床,开始打扫猪圈,干一天也不觉得累。政策这么好,幸福也要靠奋斗,我不但要脱贫,还要带大家一起致富。”宁从军硬气地说。
一个也不能落下
养猪挣了钱,喜讯还没完。按照陕州区的扶贫安置政策,宁从军家在城区分了一套75平方米的安置住房,已经拿到了钥匙,准备装修完就搬过去。不过搬离了村子,没有远离乡亲,他家在安置小区里的邻居,很多还是卫家沟村村民。
住了多年山沟窑洞,如今一下子住上了新楼房,对卫家沟村村民们来说,幸福有点来得太突然。
张春花分得一套110平方米的安置房,屋内宽敞明亮,家具摆放得整整齐齐。“打结婚起就住窑洞,一住就是二十年,如今住得舒坦多了。政府还给解决了娃娃上学的问题,学校离这不算远。”张春花说。
说话间,张春花又从抽屉里拿出两个证书,摆在记者面前,“搬到城区,找工作也方便。政府组织了家政培训,我天天去上课,考试合格后,发了培训合格证书和上岗资格证。过年后有就业洽谈会,我要去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家政工作”。
卫家沟村村民们如今的就业路子很多。硖石乡党委书记段晶介绍说:“安置小区旁引进了炒货厂项目,优先接纳贫困户务工,想做生意的村民,可以加盟做炒货商。”
不搬到城区的村民怎么办?“都想着呢,一个也不能落下,这不刚从许昌引进了一个酱菜厂项目。引进这个项目,第一,解决部分村民就业;第二,村民可以种萝卜等耐旱作物,工厂就近收购,不愁销路。”段晶说。
采访结束要离开时,宁有录向记者提前发出了邀请:“等我们村彻底‘摘帽’了,一定告诉你。你要再来看看,那时肯定又是一番大变化!”(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袁 勇)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