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脚步临近,武汉中小学早已放假。不久前才随学校足球队获一全国校园足球赛事湖北赛区冠军的武汉六中位育中学初三学生文博,至放假后基本上维持着上午练球,下午在家温习功课备战中考。像文博这样的“足球小将”全国还有很多,他们多分布在全国20218所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之中。
近日,教育部发布《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教育部将推动各地在2018—2025年再创建3万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使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总规模达到5万所。此外,还将破解政策壁垒,打通校园足球优秀运动员升学“最后一公里”,畅通“足球小将”们升入初中、高中、大学的通道,进一步激励全国更多的青少年学生参加足球运动。
构建“四位一体”校园足球推进格局
不久前,在武汉体育学院冬日的绿茵场上,来自湖北各地的35支校园足球队进行了角逐。其中,U15组有13支球队参赛,分为4个小组。文博所在的武汉六中位育中学与来自十堰、沙市的两支球队同在一组,以两战全胜的成绩小组头名出线,最终闯入决赛,并在决赛三轮制点球大战中战胜对手夺冠。
武汉六中位育中学是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自2014年起,该校与武汉市足协合作,共同探索校园足球“体教结合”模式,经选拔进入学校足球队的学生,每天白天在学校正常上课,下午放学后集中前往塔子湖体育中心,免费接受专业足球训练。每年,该校还有10名学生被选送到西班牙进行“足球留学”。
“每个班级一星期会有一节足球课,每个学期会有一场大型的年级赛。”该校校长熊筱霞向长江商报记者介绍,学校希望通过这批小球员,带动班级的足球文化,让更多的孩子热爱足球,参与到快乐足球之中。
像武汉六中位育中学这样的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教育部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已认定20218所。此外,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区)102个,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12个(其中省级试验区3个)。
目前,校园足球构建了特色学校+高校高水平足球运动队+试点县(区)+改革试验区“四位一体”的校园足球立体推进格局,要求每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面向全体学生每周开设1节足球课、组织课余训练和校内联赛、组建学校足球队参加校际联赛。
在熊筱霞看来,踢足球不仅需要体力,也需要思维和应变能力,这和学习是一样的。坚持训练让学生们的球技快速提高,校园氛围则帮助他们全面成长。
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将达5万所
踢球的孩子能不能上大学、上好的大学?这是不少学生和家长存在的顾虑。近日,教育部发布《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发展报告》,对过去三年校园足球发展情况进行了回顾,并对学生和家长顾虑下了一颗“定心丸”。
《报告》提出,在现有基础上,推动各地在2018—2025年再创建3万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使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总规模达到5万所。培养培训校园足球师资,引进国外足球强国的教材、教师和教练,在所有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面实现校园足球教学标准化。
在完善校园足球课余训练体系方面,2017年底全国已试点建设了10个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从2018年起将加大资金投入,在全国精心布局50个左右的全国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训练营将选聘高水平足球外教和中国本土教练执教,严格落实每周“两训一赛”要求,打牢做实校园足球教学训练竞赛体系,搭建高水平、有发展潜质的校园足球运动员训练和竞赛平台。
升学作为学生和家长最关心的问题,2018年或将打通升学“最后一公里”。《报告》显示,今年,教育部将会同中国足球协会认定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夏令营最佳阵容为国家一级运动员、省级青少年校园足球夏令营最佳阵容为国家二级运动员。破解政策壁垒,打通校园足球优秀运动员升学“最后一公里”,畅通他们升入初中、高中、大学的通道,进一步激励全国更多的青少年学生参加足球运动。
为着力解决校园足球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不到位问题,教育部将研究出台加强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和试点县(区)工作考核标准,并推进年度考核制度,推动改革试验区和试点县(区)全面落实校园足球教学、训练、竞赛体系建设任务,推动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质量和水平整体提升。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