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1日讯(记者 徐红)2月28日,《中国地理国情蓝皮书(2017版)》在京发布。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以蓝皮书形式将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成果进行出版,在我国尚属首次。
由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等机构策划出版的该蓝皮书,旨在为国家和地方提供一套客观、科学的数据和分析结果。蓝皮书着眼于普查成果应用社会化,全书围绕资源、生态、公共服务、区域经济、城市发展等重大国计民生主题,以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数据为基础,融合社会经济数据,建立科学可靠的地理国情统计分析方法,形成反映我国地理国情总体状况的指标体系,并从地理空间的视角,系统地描述了我国地表自然资源禀赋与利用、地表生态格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区域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空间分布整体状况;对比了地域之间差异,在宏观尺度上反映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的耦合程度。
蓝皮书通过文字,辅以统计图表和专题地图等形式,对分析结果进行省域之间、城市之间、城乡之间、地理网格之间、地形单元之间等进行比较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评价,综合反映地理国情的空间分布特征。
例如,就城市发展空间格局而言,在当前城市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土地城市化快于人口城市化、城市空间分布和规模结构不合理、人口和经济集聚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匹配、建设用地粗放低效、城市病问题等日益突出。基于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数据,该书围绕地表利用经济效益、交通基础设施配置、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生态空间和居住环境几方面,从地理、空间的角度分析与不同规模城市发展建设相关的自然和人文要素的空间分布与配置、空间关系和地域差异等,为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信息。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从蓝皮书上可以看到,虽然过去几年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有了一定成效,部分区域生态质量趋稳,但是全国地表生态格局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本书基于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结合统计、环保等部门专题数据,从生态状况、生态压力、生态保护的角度,通过定量分析,揭示地表生态空间分布特征,为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提供决策依据。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家王家耀在会上表示,蓝皮书具有很好的可读性,并且运用了统计分析与数据挖掘的先进方法,发现和解释了与地理国情相关的规律,得出许多有益的结论。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院长程鹏飞表示,该书系统地反映了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统计分析的成果,可为优化国土空间、建设生态文明、实施发展战略等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也可为各级政府部门掌握国情、研究经济社会发展、进行宏观决策提供地理信息方面的参考材料;同时,对各管理、科研、设计、教学等单位来说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张爱茹:走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张爱茹:走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
河北沙河玻璃产业调整结构、绿色发展—— “中国
-
秦岭深处藏一处神秘基地 中国人登上火星不再是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