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高端制造业和国际竞争力很强的企业,其共同点都是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紧密结合,拥有强大的研发和创新人才队伍,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高,有上市融资和风险投资等金融工具对创新的有力支持。我国制造业之所以处在国际产业链、价值链的中低端,主要原因在于源头创新短缺,科技成果转化渠道不畅,研发投入和创新人才不足,金融存在“脱实向虚”,对实体经济和创新支持不够,等等。要围绕解决这些问题,加快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第一,要把发展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促进我国产业体系向全球的产业链、价值链的中高端攀升。需要注意的是,加强和发展实体经济并不是再走铺摊子、扩大规模的老路,而是要使实体经济内涵发展、由大变强。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解决实体经济供给结构不适应需求结构变化的突出矛盾,加快从数量规模扩张切实转向高质量发展。
第二,要促进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改变着产业发展模式,科技创新对产业变革和发展的引领、渗透、促进作用空前强大。要紧紧抓住创新引领发展这个牛鼻子,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加强应用基础研究,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努力使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不断提高。
第三,要不断增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要让金融回归本源,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努力促进金融和实体经济、金融和房地产、金融体系内部这三个方面的良性循环,在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
第四,要增强和优化人力资源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在劳动力数量减少的同时,转向以质量优势支撑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 林兆木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