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广东等地的试点经验推向全国,全国人大预算联网监督系统也上线试运行,将于今年“两会”期间首次为代表提供预算数据查询服务。
“现在地方政府的债务很严重,到了哪一步,有没有一个预警?我希望通过这样一个系统能够了解”,多年呼吁预算公开透明的全国人大代表赵冬苓很期待能体验一番。
南都记者获悉,在即将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代表审查预算报告如有疑问,或想进一步了解更为详细的信息和数据,可通过电话、邮件等方式查询。国家账本看不懂、看不清、看不过来的难题,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的应用,有望逐步破解。
今年“两会”代表可通过电话和邮件查询预决算信息
审查预算报告,是每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的一项重任。然而,厚厚的国家账本、5000多张报表,要在短短的会期中看完、看懂,并非易事。
“从拿到报告到表决只有几天时间,代表们大部分又不是专业人士,能不能看得懂、了解多少,这方面困难很多”,刚获连任的全国人大代表赵冬苓对南都记者坦言。
为帮助代表读懂国家账本,2014年开始,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和财政部每年都编写图文并茂的《政府预算解读》作为参阅资料,发给上会代表,对代表帮助很大。但对不少非财税专业的代表来说,审查预算时仍难免感觉“无从下手”。
早在2004年,广东省就率先探索“互联网+预算监督”的新方式,初步实现省人大预算联网监督系统与省财政厅国库集中支付系统联网,让抽象的文字和数字转变为清晰的资金流向,轻击鼠标就一目了然。
随后,广东全省逐步建成预算联网监督系统,不仅可以在线审查预算,还能对转移支付资金、重大专项资金、部门“三公”经费等方面资金和政策进行分析预警。
去年7月,全国人大财经委、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财政部联合就推进预算联网监督工作在广东召开一次“高规格”会议,将广东等地试点经验向全国推广。
在日前举行的集体采访中,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预决算审查室主任何成军介绍,截止去年底,全国各省(区、市)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等工作机构,全部实现与政府财政部门预算决算等基本信息联网传输查询,全国人大预算联网监督系统(一期)也上线试运行,系统具有查询、预警、分析、服务4项基本功能,中央本级92个部门预算执行明细、每一笔直接支付和大额的授权支付都可在系统中看到,对不同年度、不同科目、不同部门之间的数据均可进行比较分析。
南都记者获悉,全国人大预算联网监督系统今年将首次在全国“两会”期间“服役”,为代表提供预算信息查询服务。代表如果想了解2017年预算执行和2018年预算安排的更多具体数据信息,都可通过专设的电话和邮箱问询,工作人员将努力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
“比如教育、三农方面的更详细的预算数据,在草案里如果看得不够清楚,请代表提出来,我们通过系统把查阅出来的数据、相关的情况反馈给代表”,何成军说。
在赵冬苓看来,这为代表履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将促进政府治理现代化。通过预算联网监督系统,她最想了解地方债、财政转移支付、民生支出等信息。
“代表服务专区”的参阅材料将辅助代表审查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张平去年7月在广东召开的全国座谈会上指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推进人大预算联网监督,目的在于促使政府把预算编制好、执行好,把财政资金管理好、使用好,保证财政收入真正“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南都记者从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获悉,通过全国人大预算联网监督系统,今年还将生成一套电子资料在中国人大网“代表服务专区”中为代表呈现。这套材料可以呈现政府债务、转移支付等情况。
预算法规定,每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会议前,国务院财政部门应当提前45天将中央预算草案初步方案提交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进行初步审查。
全国人大财经委今年对预算草案进行初审时,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利用预算联网监督系统的统计分析等功能,为初步审查工作提供了相关服务。比如一些没有完成预算的科目,被“抓”出来直接生成列表。“数字中有政策”,只有按预算把钱花出去、而且把钱花好,才能将党中央的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好。
何成军提到,修改后的预算法从2015年实施后,预算编报的公开性、透明性、丰富性都大大增强了。据统计,一个年度里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会议审查批准的预算报告、草案和决算报告、草案等相关材料,已从2014年的1400多页增加到2017年的3400多页。
过去5年履职,也让赵冬苓代表看到了财政预算透明上点点滴滴的进步,但她仍希望今后预算报告能早一些向代表提供,并向社会公开预算编制过程。
刚当选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的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刘小兵教授认为,预算联网监督系统的建立给人大预算监督提供了一条便利的通道,他表示对系统的开放性、数据的完整性尤其关注。
“所有政府资金都能在系统里查看到,才有效,只要仍有一大笔资金没进入系统,监督效果就会打折扣”,刘小兵提出,系统建好后,关键是要把这个系统使用好。他建议对代表进行相关培训,同时加强常委会预算工委的工作人员队伍建设。
采写:南都记者 商西 程姝雯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