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寻常!5月2日,各大监管部门轮番公布了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实质性举措,来自第三方支付、征信、券商投行领域的外资都“小步快跑”进入中国市场。
昨日的消息公布时间也颇值得玩味:
先有报道称,央行当日收到了世界第一公司(WORLD FIRST)关于申请支付业务许可的来函,这意味着首家外资支付机构迈入进入中国市场的第一步;以及英国征信跨国集团公司益博睿向央行递交了在中国开展企业征信业务的备案申请函。
当晚22点左右,银保监会公布了对筹建工银安盛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批复,这是我国提出加快保险业开放进程后获批的第一家合资保险资管机构。
凌晨左右,证监会也在其官网“行政许可及信息公开申请受理服务中心”的“审批进度”一栏出现“瑞银证券股权变更”的申请,状态显示“已获受理”,这也意味着瑞士银行将对瑞银证券实现控股,瑞银证券有望成为首家外资控股的合资券商。
外资第三方支付机构来了
世界第一公司申请支付业务许可,意味着第一家外资支付机构迈出了进入中国市场的第一步。
实际上,在今年3月21日,央行发布的外商投资支付机构有关事宜公告就明确了外商投资支付机构的准入规则和监管要求。从央行要求来看,外资机构申请支付业务许可证应具备三个条件,包括:
第一,商业存在。境外机构应当在境内设立外商投资企业作为申请支付业务许可的主体。
第二,支付业务设施。外商投资支付机构应当在境内拥有安全、规范、能够独立完成支付业务处理的业务系统和灾备系统。
第三,信息存储要求。外商投资支付机构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在境内收集和产生的个人信息和金融信息应在境内存储。
放开外商投资支付机构准入限制会带来许多益处。
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对内资、外资同等对待的方式,实现统一的准入标准和监管要求,有助于培育创新驱动的竞争新优势,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有利于营造支付产业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提升支付机构的服务水平;有利于加快中国支付服务市场的改革开放和创新转型,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不过,考虑到当前我国第三方支付行业已经形成微信、支付宝等国内大型支付机构“鼎力”的局面,不少业内人士预计,外资机构的进入并不会对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造成太大影响,相反,外资机构可能会面临“水土不服”的挑战,一方面外资机构的用户转化成本价高,缺乏对国内商户需求的了解,另一方面,相比国外1.5%-2%的费率,国内第三方支付费率多为千四上下,再加上国内支付机构大范围的推广补贴和优惠支持,外资支付机构的获利能力将面临巨大考验。
又一家外资征信机构进入
同是在5月2日,央行还受理了益博睿征信(北京)有限公司(简称“益博睿”)递交的在中国境内开展企业征信业务的备案申请。央行营业管理部已正式受理其申请,并将依法办理备案。
据介绍,益博睿征信(北京)有限公司是英国征信跨国集团公司益博睿(Experian)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子公司,拥有超过180年的信用信息服务与征信机构运营经验,管理着全球超过10亿消费者和1.07亿企业的信用信息。
易纲在博鳌亚洲论坛上表示,已经放开了银行卡清算机构和非银行支付机构的市场准入限制,放宽了外资金融服务公司开展信用评级服务的限制,对外商投资征信机构实行国民待遇。2017年5月12日,商务部、财政部发布《中美经济合作百日计划早期收获》。第五条指出,中方将在2017年7月16日前允许在华外资全资金融服务公司提供信用评级服务,并开始申请征信许可程序。
据联合征信研究数据显示,目前,央行征信系统在覆盖个人和企业的数量上一直维持着增长势头,从2015年4月的8.64亿自然人、2068万户企业及其他组织增加到2017年5月的9.26亿自然人、2371万户企业及其他组织。中国大陆将近14亿人,企业及其他组织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征信系统覆盖范围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除了企业征信的外资机构进入外,市场在信用评级对外开放方面最期待的,是来自三大国际评级机构(穆迪、惠誉、标准普尔)在华以外资全资或控股的身份进入中国债券市场开展信用评级业务,据券商中国记者了解,目前三大国际评级机构也在做相应的准备工作。
合资保险资管公司获批筹建
5月2日晚10:00点左右,银保监会官网显示,正式批复工银安盛人寿发起筹建工银安盛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这是我国提出加快保险业开放进程以来获批的第一家合资保险资管公司。
据了解,工银安盛资产管理公司是工银安盛人寿全资设立的子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亿元,注册地为上海,公司业务范围包括受托管理委托人委托的人民币、外币资金;管理运用自有人民币、外币资金;开展保险资产管理产品业务,以及中国银保监会和国务院其他部门批准的其他业务。
作为工银安盛资产管理公司的唯一股东,工银安盛人寿由中国工商银行(5.960, -0.02, -0.33%)、法国安盛集团和中国五矿集团公司三家中外股东于2012年合资成立,公司注册资本金125.05亿元。2017年,工银安盛人寿共实现保费收入396.5亿元,在国内保险市场排名位居合(外)资及银保系保险公司的第一位。
“目前工银安盛人寿的投资规模已经达到了千亿级别,发起筹建工银安盛资产管理公司,主要目的是顺应保险行业资产管理发展趋势,提升保险资金运用的专业化水平,提高资金运用效率,拓宽资金运用渠道。”工银安盛人寿党委书记、董事长,工银安盛资产管理公司筹备组组长马健表示。
首家外资控股合资券商获受理
5月3日凌晨左右,证监会官网“行政许可及信息公开申请受理服务中心”的“审批进度”一栏出现“瑞银证券股权变更”的申请,状态显示“已获受理”。据了解,该申请事项为瑞士银行有限公司(UBS)拟将持有的瑞银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比例从24.99%增至51%,实现对瑞银证券的绝对控股。这表明首家合资证券公司变更实际控制人的申请已获证监会受理,进入审批程序。
这意味着,瑞士银行已正式成为首家在中国内地申请控股证券公司的外资机构,而瑞银证券有望成为首家外资控股的合资券商。
4月28日,证监会公布了《外商投资证券公司管理办法》,允许外资持股比例最高可达51%,同时,宣布“即日起,符合条件的境外投资者可根据该办法和服务指南的要求,向证监会提交变更公司实际控制人或者设立合资证券公司的申请材料”。证监会在回答媒体提问时,表示已有欧洲及亚洲等地多家大型金融机构多次和证监会沟通了解政策。
来自监管部门的权威解读:为什么要开放?如何开放?
对于加快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中国政府早已有此安排。在前不久召开的博鳌亚洲论坛上,央行行长易纲甚至公布了金融业对外开放详细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总结来说就是12大举措和2个时间节点。
一是在未来几个月,将落实以下六大开放举措,“预计到6月30日这些措施将大部分开始落实”:
1.取消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内外资一视同仁;允许外国银行在我国境内同时设立分行和子行;
2.将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人身险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上限放宽至51%,三年后不再设限;
3.不再要求合资证券公司境内股东至少有一家是证券公司;
4.为进一步完善内地与香港两地股票市场互联互通机制,从5月1日起把互联互通每日额度扩大四倍,即沪股通及深股通每日额度从130亿调整为520亿元人民币,港股通每日额度从105亿调整为420亿元人民币;
5.允许符合条件的外国投资者来华经营保险代理业务和保险公估业务;
6.放开外资保险经纪公司经营范围,与中资机构一致。
二是在今年年底前,将推出以下六大开放政策:
1.鼓励在信托、金融租赁、汽车金融、货币经纪、消费金融等银行业金融领域引入外资;
2.对商业银行新发起设立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和理财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不设上限;
3.大幅度扩大外资银行业务范围;
4.不再对合资证券公司业务范围单独设限,内外资一致。
5.全面取消外资保险公司设立前需开设2年代表处要求。
6.目前沪伦通准备工作进展顺利,中英双方争取于2018年内开通“沪伦通”。
此外,易纲还表示,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会遵循三大原则:
一是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原则;
二是金融业对外开放将与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和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相互配合,共同推进;
三是在开放的同时,要重视防范金融风险,要使金融监管能力与金融开放度相匹配。
对于金融改革开放的步伐和逻辑,近日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在清华大学举办的一个讨论会上做了详细的阐述。他表示,中国特别需要金融的开放,一方面就是中国有很多的储蓄,但是我们的金融机构,我们的金融市场的能力还比较差,没有办法把这些储蓄很好地配置到实体经济当中,所以我们应该引进更多的、更有能力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以及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比如投资者,能够把中国的储蓄更好地配置到实体经济当中去,这是我们最缺的。另外,我们因为储蓄多,有一部分储蓄还要进到国外去,这个也需要更好的金融机构引入,所以中国是特别需要金融开放的那么一个国家。
在被问及外资券商投行进入境内市场是否会对本土机构造成冲击时,方星海说,“中国证券市场非常庞大,有不同层次的业务,高盛来了以后,不至于会把中信证券(19.340, 0.20, 1.04%)、中金公司业务一下子全拿走,拿不走的。当然有些高端的跨境并购方面,可能高盛会多拿一点,没有问题,这方面的业务增长很快,高盛做了一些业务以后,就有示范作用,国内的券商马上可以学会。”
关于如何避免金融业对外开放可能带来的金融风险和危机,方星海认为,中国会先开放金融服务,而不是开放资本市场,通常来说资本市场的开放容易造成伴随而来的金融危机,我们要先把国内的金融服务市场、金融服务机构的质量提升了以后,当我们去学习,学习外国的金融服务的供应商这种经验,慢慢的我们强了,再慢慢打开我们的整个金融市场。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