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二村属丘陵地带,十年九旱,一不靠山二不邻水,地上无林地下无矿,自然资源匮乏,制约了村里经济发展,曾是令人头疼的“老大难村”。要引领群众致富,关键在于找到好门路。王桂兰说,“要让农民过上好日子,不是修两条路、盖几间房就能解决的事情,而是要让生活在这里的农民有幸福感,前提是必须得有钱”。为此,她为正二村下了三步棋。
第一步,发展税源型工业。成立了北镇市幽州酒业有限公司。当年,该企业便年产纯粮食型白酒500吨,安置100多人就业,上缴税金100多万元,成为北镇市新增工业规模企业;第二步,发展高效农业。先后开发绿色无公害葡萄和花生产业,其中发展绿色无公害葡萄1000亩,开发绿色无公害花生3500亩;第三步,发展商贸产业。借助北阜公路、大高线从村中通过的优势,发展建材、农资、饲料、餐饮、修理、美发等个体私营经济。目前,全村个体工商户达到50户,每年“三产”创收2500万元。
今天的正二村,农民收入增加了十几倍。村民们都说:“王书记为我们办的事太多了,就像天上的星星,能够看得见,就是数不清啊!”
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王桂兰多次同上级领导赴省进京,争取到国家专项扶持资金1000万元,省级专项扶持资金2400万元,把贫瘠的土地改变成旱能灌、涝能排、旱涝保收的高产田。
前些年,村里的路坑坑洼洼,很多岔道都是死胡同。外面来收购猪、鸡的汽车进不了村,群众养的猪和鸡卖不上好价钱。为改变这一现状,王桂兰率先推倒涉及自家叔叔和弟弟家的大墙。白天,她和村干部一起工作在修路现场;晚上,还要去群众家里做思想工作,仅用一个月时间,便开通了一条300多米的街道。
“不能只看到眼前小利,还要走出去,多挣钱也多长见识。”正二村成立了劳动保障服务站,对全村富余劳动力开展技能培训,涉及豆芽菜生产、农机修理等六大专业。同省内外大型劳务市场和用工单位建立长期联系,使村里的劳动力逐步向城里转移。
谈起今后打算,王桂兰说:“发展了,有钱了,还得抓服务、抓福祉,让村民办事更方便少跑腿,让村民生活更愉快更幸福,让正二村的村民逐步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我每一天都是赚的,百姓的事今天能办,就绝不拖到明天,能办到的抓紧办,办不到的要说明,千万不能忽悠。”这是王桂兰常说的一句话。(经济日报 记者 张允强)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