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在华外企盈利能力的增强,还是我国营商环境排名的上升,都充分证明我国营商环境确实在不断改善。
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之一,良好的营商环境不仅是经济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更是打造开放型经济、提升对外开放层次与水平的题中之义。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营商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有力助推了改革开放的进程。
近5年来,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事项削减44%,非行政许可审批彻底终结,中央政府层面核准的企业投资项目减少90%,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压减74%,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大幅减少,中央和地方政府定价项目分别缩减80%和50%以上。此外,商事制度改革、单一窗口建设等创新举措的落地生根,让广大市场主体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改革红利。
中国经济步入新时代,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传统的“要素红利”让位于“创新红利”,短期的“政策红利”让位于更可持续的“制度红利”。
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我们既要看到营商环境取得的重大改善,也要看到当前营商环境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的一些问题。要坚持改革开放这个基本国策不动摇,营造一个与国际接轨、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不断提升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综合实力,积极培育对外开放的新优势。
5月1日起,包括抗癌药在内的所有普通药品、具有抗癌作用的生物碱类药品及有实际进口的中成药进口关税降为零。据悉,类似这样的降税举措,未来还将陆续推出。
不仅是在货物贸易上降税,服务贸易开放也步入快车道。从新的合资保险资管公司获批,到沪港通、深港通交易额度扩大,以及养老、医疗、教育等重点领域市场准入的进一步放宽,一个面向中外企业和各类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的大市场,正得到越来越多投资者的青睐。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9002家,同比增长95.4%。
开放不止步,改革再出发。从2013年启动的自贸试验区建设,到近3年来两次修订《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再到今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的出台等,我国对外开放水平已大大高于WTO协议的内容。
“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两项政策同时落地,既是海南发展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又是中国对外开放的一次历史性突破。”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表示,中国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水平上的扩大开放,对营商环境的优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方面,中国正在积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加快构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另一方面,通过高水平的贸易便利化、投资自由化政策举措,大幅放宽市场准入,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为高水平扩大开放形成有力支撑。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杨长湧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经济目前已步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要加快构建统一的内外资法律法规、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统一的市场监管,营造与现代化经济体系相适应、更加开放规范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只有坚持开放融通、互利合作,中国对外开放才会迈上新台阶,全球经济才能朝着更加开放、包容、共赢的方向发展。(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顾 阳)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