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让呼伦贝尔种豆积极性如此高涨?“呼伦贝尔市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减玉米、增大豆’,结合落实耕地轮作制度试点、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主动调整种植结构,促进了大豆生产稳定发展,使大豆成为呼伦贝尔市的支柱产业。”呼伦贝尔市委副书记姜宏告诉经济日报记者。
政策支撑扩大种植规模
呼伦贝尔市具有土地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土壤肥沃、气候适宜等优势,主产区的扎兰屯市、阿荣旗、鄂伦春旗、莫力达瓦旗地处松嫩平原过渡带,非常适合大豆生长。
呼伦贝尔市农牧业局种植业科科长连万全告诉记者,今年,国家将大豆每亩每年补贴从150元提高到210元。呼伦贝尔市充分利用大豆利好政策,宣传土地轮作区补贴和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提高豆农种植意向,扩大种植面积。此外,呼伦贝尔市采取财政补助资金、农业信贷担保、邮储银行贷款的“政银担”合作模式,支持农民土地流转,解决资金短缺问题。
阿荣旗霍尔奇镇索尔奇村是个大豆种植村。瑞盛农牧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宫瑞告诉记者:“今年公司流转了7个村6.2万多亩,其中3万亩种植大豆,后来了解到今年大豆生产者补贴和轮作补贴力度加大,又增加了7000多亩。今年大豆种植的政策好,国家补贴力度大,而且大豆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大豆产业的前景会越来越好。”
莫力达瓦旗农牧业局副局长王立忠告诉记者:“莫旗共有耕地747万亩,大豆种植在2017年413万亩的基础上,今年增加到480万亩,大豆已成为莫力达瓦旗的支柱产业。”
开展耕地轮作试点工作
“耕地轮作制度试点工作的开展,对农业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对呼伦贝尔开展‘减玉米、增大豆’的种植结构调整起到了推动作用。”呼伦贝尔市农牧业局局长肖明华告诉记者,2016年和2017年,呼伦贝尔市实施耕地轮作制度试点65万亩,今年新增试点面积150万亩,总实施面积达到215万亩。主要轮作模式为“大豆—玉米—大豆”,每亩每年补贴150元。
据该市农牧业局统计,2017年玉米种植调减了215.9万亩,大豆增加了120.4万亩。2018年预计玉米种植将再调减120万亩左右,大豆增加210万亩以上。“轮作模式的开展,对减轻土传病虫害,优化农产品供给结构,促进以养带种、以种促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能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农业产业,开展规模化经营,激发农村市场活力。”肖明华表示。
阿荣旗农牧业局副局长邓延东对记者说,2017年,阿荣旗将30万亩轮作地块以高出农民自行流转价格100元至150元/亩全部进行了流转,由22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承担,并签订为期3年的轮作协议,保障试点工作依法有序开展。
农民把土地流转后,不仅能获得土地流转费用,领到农资综合补贴,还能外出务工、就近离田打工或在家发展特色种养业、搞庭院经济。据测算,2017年阿荣旗轮作项目区通过节肥、节药和提高农机作业效率亩均降低成本30元;大豆亩产较非轮作项目区增产40公斤;高粱亩产较非轮作项目区增产100公斤。轮作项目区节本增效6400多万元,亩均210元以上。
“种得好”,更“卖得好”
“这批播种机设置无人驾驶,精准度非常高,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也节省了上千人的劳动力。”在春耕现场,阿荣旗农丰农机合作社负责人刘国慧说:“新购进的播种机集深松整地、起垄播种、中耕等于一体,配合我国自主研发的定位导航系统,每行误差不超过2厘米。24小时可完成播种4500亩至5000亩,耕种效率比老型机器高一倍。”
“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积极开展技术集成与创新,聘请内蒙古农业大学的科技人员,针对阿荣旗黑土地保护利用技术模式进行技术研发。在旗乡两级农技推广系统遴选专业技术人员与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结对开展技术合作,为农民提供面对面的技术指导和服务。”阿荣旗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办公室主任孙峰告诉记者。
近年来,呼伦贝尔市大豆种植重点旗县探索大豆种植与市场营销的有效对接,让大豆“种得好”,更“卖得好”,让农民心中有底。
“我们致力打造成中国大豆的原料生产基地,把种植传统大豆这面大旗扛起来,建立大粮仓、大物流,通过与多家大企业合作,进一步保障企业和农户的利益。”呼伦贝尔大兴安岭农场管理局局长刘仁刚告诉记者,2017年4月份,大兴安岭垦区与国内知名食品企业海天酱油集团结成战略合作伙伴,签订了10万亩合同,当年建成高蛋白大豆基地18.4万亩,生产高蛋白大豆2.3万吨,合作供应大豆数量将达到2万吨。同时还对普通豆农开展源头直供,豆农生产出大豆直供海天集团,每斤大豆较市场价格高0.05元,每亩增收50多元。
大兴安岭农垦区位于呼伦贝尔市东部,垦区耕地面积125万亩,现代化程度高、综合生产能力强,是我国大豆主产区之一。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的不断深入,大兴安岭农垦区主动走出去寻求更大市场。
“今年除继续为海天集团建设优质大豆原料基地以外,还为达利集团供应优质商品大豆,目前已经收购备货4.1万吨,价格较市场价每斤高出0.03元,不但解决了职工卖豆难的问题,还为广大豆农增加了收益。”大兴安岭农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农业处处长郭军告诉记者,目前大豆种植基地已经与海天、达利等企业开展合作。农垦集团通过订单生产优质非转基因大豆,将努力把垦区建设成为国内知名深加工企业的原料生产基地。
大兴安岭垦区从1963年开始种植大豆,从此大豆成为垦区主栽作物之一,近10年来每年面积都稳定在70万亩左右。2016年开始面积有所增加,今年种植面积达到90.5万亩。郭军告诉记者:“春耕开始前,大兴安岭农垦计划种植大豆85万亩,后来又及时调整种植结构,新增5万多亩大豆种植面积。”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罗 霄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