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财经动物园”人气旺 小编带您逛一逛!

字号+ 作者:生活头条 来源:未知 2018-05-31 我要评论

财经新闻里经常能看到一些以动物命名的词语,有的非常鲜活生动,不仅形象而且传神,无需解释就知道什么意思。有些则有典故,需要“百度”一下才能明白。除了股民耳熟能详的“

  财经新闻里经常能看到一些以动物命名的词语,有的非常鲜活生动,不仅形象而且传神,无需解释就知道什么意思。有些则有典故,需要“百度”一下才能明白。除了股民耳熟能详的“牛”和“熊”和网民们经常访问的“天猫”、“飞猪”和“闲鱼”,一些不常见的动物最近也出现在新闻里,引发人们的困惑和好奇。

  其实,“财经动物园”一直人气兴旺,小编今天就带您逛一逛:

  1、独角兽和瞪羚

  独角兽和瞪羚是最近财经新闻里比较活跃的动物。“独角兽回归”和“瞪羚上市”已经成为近期股市上的一个热门话题。那么,什么究竟什么是独角兽什么是瞪羚呢?既然和股市相关,显然它们都是指一些企业。

  据说,独角兽是西方神话里的一种神兽,体形酷似马,额头长着角,不仅跑得快,而且还会飞,非常稀有珍贵。大部分时间里,独角兽只存在于神话里和传说中。直到2013年,美国著名Cowboy Venture投资人Aileen Lee在对创创企业进行分类时才将它“引荐”到投资领域,专指那些估值达到或超过10亿美元的初创企业。这个词一经提出就迅速流行于硅谷,并且出现在2015年1月22日出版的《财富》封面上,独角兽由此成为全球财经媒体上的一个热门词汇。

  创立多久的企业才算初创企业呢?通常的说法是成立不到10年。如此短的时间内估值就超过10亿美元,看来真的只能用传中的神兽来指代它们了。

  相比之下,瞪羚则是现实中存在的动物,广泛分布在非洲草原和西亚北非的山地丘陵地区。如果您经常看《动物世界》的话,一定也见识过这种善于奔跑跳跃的动物。瞪羚和企业搭上关系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1994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戴维-伯奇与詹姆斯-麦道夫共同发表论文《瞪羚》,将既能快速增长又创造了大部分新增工作机会的极少数中小企业称为“瞪羚企业”。后来,这个名词被投资界所接受,专指那些成长性好、具有跳跃式发展态势的高新技术企业。在硅谷,瞪羚一般是只指那些年收入不低于100万美元,且连续4年增长率不低于20%的初创企业。

  人们之所以热衷于用动物来命名经济现象或创造财经名词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们非常生动传神,让人过目难忘。一些概念如果不用动物命名的话很难传达那种丰富而准确的意思。例如“黑天鹅”和“灰犀牛”

  2、黑天鹅和灰犀牛

  北京动物园里有几只黑天鹅,如果您想当然的以为它们只不过是普通的天鹅,那就错了。这几只黑天鹅来自澳洲,因为只有那里才能找到这种稀有的动物。事实上,在欧洲人到达澳洲之前,几乎所有人都以为天鹅都是白色的。黑天鹅的出现打破了欧洲人的成见,甚至动摇了他们认知世界的信心。

  黑天鹅在经济学里通常寓意着不可预测的重大稀有事件,它在意料之外,却又改变着一切。黑天鹅存在于各个领域,无论金融市场、商业、经济还是个人生活,都有黑天鹅的出现。典型的“黑天鹅事件”像泰坦尼克号的沉没、1998年8月俄罗斯国债的大幅贬值、“9-11”事件、2008年金融海啸......此外像巴林银行因一个交易员的违规操作而被逼破产也属于黑天鹅事件。

  “黑天鹅事件”的时常出现提醒投资者股市的凶险和难以琢磨。所以财经电视节目通常会提醒一句“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比之下,灰犀牛则是一种相对常见的动物。在非洲草原上,人们时常能看到这种庞然大物在远处游荡,行动悠闲,神情呆滞。很少有人能意识到灰犀牛的危险,因为大部分人对它早已熟视无睹。

  直到2013年1月,在达沃斯论坛上“灰犀牛”才引起人们的警觉。美国学者米歇尔-渥克在那次论坛上针对大概率、影响巨大的事件首次提出了“灰犀牛”概念。2016年,渥克经过整理和研究,出版了一本颠覆人们既往认知的著作《灰犀牛:如何应对大概率危机》。渥克提出,“灰犀牛”主要指明显的、高概率的却又屡屡被人忽视、最终有可能酿成大危机的事件。

  2017年7月17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刊发评论员文章《有效防范金融风险》,文中提到: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需要增强忧患意识。……既防“黑天鹅”,也防“灰犀牛”,对各类风险苗头既不能掉以轻心,也不能置若罔闻。这是人民日报首次提到“灰犀牛”概念。

  在金融领域,“黑天鹅”一般指那些出乎意料发生的小概率风险事件,而“灰犀牛”则是指那些经常被提示却没有得到充分重视的大概率风险事件。

  3、羊

  除了上面那些“稀有动物”,羊也是“财经动物园”里值得一看的角色,人们通常用“挂羊头卖狗肉”来比喻一种低劣的商业欺诈。但是,在经济学领域,“羊群效应”则是一个比较出名的概念。

  据说,在一群羊前面横放一根木棍,第一只羊跳了过去,第二只、第三只也会跟着跳过去;这时,把那根棍子撤走,后面的羊,走到这里,仍然像前面的羊一样,向上跳一下,尽管拦路的棍子已经不在了,这就是所谓的“羊群效应”。

  经济学里经常用“羊群效应”来描述经济个体的从众跟风心理。金融市场中的“羊群行为”是一种特殊的非理性行为,它是指投资者在信息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行为受到其他投资者的影响,模仿他人决策,或者过度依赖于舆论,而不考虑自己的信息的行为。

  4、鸵鸟

  个体的盲目从众跟风心理通常会导致投资失败已经人所共知,但“鸵鸟政策”则是专指管理者不愿正视现实威胁或一味逃避现实的行径。

  据说鸵鸟是一种很有趣的动物,当它遇到危险的时候,就把头埋到沙子里,以为这样别人就看不见自己了,殊不知,自己大大的屁股露在外面,更加引人注目。这个成语源自非洲,最初见于1891年9月1日英国的一家刊物上,后来陆续进入其他许多民族的语言中,成为一个世界普遍通用的形象比喻。

  值得一提的是,鸵鸟的活动范围早已不局限在“财经动物园”里,任何不愿正视现实威胁或一味逃避现实的行为都会被嘲讽为“鸵鸟政策”。

  5、牛和熊

  “财经动物园”里最大众化的应该是牛和熊了,可能是因为股民众多,股市涨跌和普通大众的生活比较接近有关。持续上涨的市场被称作“牛市”,不仅“牛气冲天”而且“牛势逼人”——充满了喜悦之情。持续下跌的市场则被称作熊市,尤其是连绵不断的下跌让人倍感绝望,于是就有了“熊途漫漫”——失望之情溢于言表,甚至还有某种莫名的恐惧。

  值得一提的是,“牛市”和“熊市”最初的意思并不是这样。据说,在英国都铎王朝时期(1485-1603),盛行一种叫做“斗牛”或“斗熊”的运动,人们把牛或熊拴在一个木桩上,观看它们与群狗搏斗,以此取乐。牛在攻击对手时往往都是往前冲,用角抵住对方,把对手抛高。而熊则相反,熊掌向下,或俯下身子去攻击对手。这两种动物攻击对手的方式,与股票走势类似,因此人们把行情持续上升称为“牛市”,把行情持续下跌称为“熊市”。

  按照通常的说法,一般股指累计上涨幅度距前期高点超过20%即被认为进入牛市,累计下跌幅度距前期高点超过30%被认为进入熊市。

  6、老鼠

  除了牛和熊,老鼠也被投资者引入股市,用来描述一种常见的股市乱像——“老鼠仓”。按照字面意思,老鼠仓就是老鼠用来存放所偷粮食的仓库,但在股市上“老鼠仓”却是一种让人不齿的做法。通常是指无良经纪商在用公有资金拉升股价之前,先用自己个人的资金在低位建仓,待用公有资金拉升到高位后个人仓位率先卖出获利。

  北京大学宋国青教授对此有一个堪称经典的解释:老鼠仓是指庄家在用公有资金在拉升股价之前,先用自己个人(机构负责人,操盘手及其亲属,关系户)的资金在低位建仓,待用公有资金拉升到高位后个人仓位率先卖出获利,当然,最后亏损的是公家资金。

  上面列举的“财经动物”大多都与它的“本尊”有着某种联系,但也有例外。

  7、丁蟹

  有时候“财经动物园”也会出现一些让人莫名其妙的角色,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动物。1992年10月,香港无线电视播放由郑少秋主演的电视剧集《大时代》。故事讲述由郑少秋饰演的丁蟹,经常在股票市场的熊市中借着抛空恒生指数期货而获取暴利。正好当时香港股市暴跌,股民损失惨重,因此有了“丁蟹效应”一词。

  从科学角度分析,所谓的丁蟹效应只是股民心理营造出来的自我实现预期(self-fulfilling prophecy),每当郑少秋主演的电视剧播放时,不少股民深怕丁蟹效应会导致自己手头上的股票蚀本,便对股票进行恐惧性抛售,引发股市暴跌。

  很显然,“丁蟹效应”和螃蟹并没有任何关系。

  8、熊猫

  动物们不仅活跃在股票市场上,在债券市场也经常会遇到一些以动物命名的词,例如熊猫债券。

  2005年9月28日,国际多边金融机构首次获准在华发行人民币债券,这些债券被称为“熊猫债券”。怎么和熊猫扯上了关系呢?原来根据国际惯例,国外金融机构在一国发行债券时,一般以该国最具特征的吉祥物命名。因此“熊猫债券”是指国际多边金融机构在华发行的人民币债券。

  类似的还有“点心债券”和“武士债券”,前者指在香港发行的以人民币计价的债券,因为香港的点心在国际上比较出名,后者则是指日本国以外的债券发行人在日本国内发的日元债券。是不是有点拗口?说白了就是外国人在日本发行的日元债券。

  9、蛇

  不仅有可爱的熊猫,“财经动物园”里还是可怕的蛇。虽然近期新闻里很少见了,但“蛇形浮动”确实在外汇市场上“游走”过一段时间。

  1973年3月欧洲经济共同体为了建立稳定的货币区,在成员国(法、荷、比、丹麦、卢、西德)之间实行固定汇率,并规定上下浮动的界限为货币平价上下各1.125%,即所谓“地洞中的蛇”。而比、荷、卢三国规定汇率波动幅度为平价上下各0.75%,即所谓“小蛇形浮动”。用游走的蛇来形容这种汇率政策确实非常形象。

  10、蝴蝶

  需要声明的是,“财经动物园”只是财经小编们想像出来的一个“乐园”,动物们并不知晓自己已被用于“冠名”——所有动物都是不知情的。就像“蝴蝶效应”——据说巴西雨林一只蝴蝶在阳光下偶尔扇动一下翅膀就可能在万里之外的美国得克萨斯引发一场飓风。

  蝴蝶当然是无辜的!背后的始作俑者是美国作家格莱克,1987年,他写了一本荣获普利策奖的热门图书叫作《混沌:开创新科学》。这本风靡一时的科普图书的开篇第一章叫作“蝴蝶效应”,认为无足轻重的一件小事可能引发一连串后果难料的重大事件。

    呵呵,是不是挺有意思。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三高“后遗症”凸显 防范风险势在必行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三高“后遗症”凸显 防范风险势

  • 沙漠种植水稻初获成功 粮食安全再添“中国贡献”

    沙漠种植水稻初获成功 粮食安全再添“中国贡献”

  • 沙漠种植水稻初获成功 粮食安全再添“中国贡献”

    沙漠种植水稻初获成功 粮食安全再添“中国贡献”

  • 沙漠种植水稻初获成功 粮食安全再添“中国贡献”

    沙漠种植水稻初获成功 粮食安全再添“中国贡献”

网友点评

关注微信
手机网站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