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从去产能到各行业的需求有所恢复,产能供需逐渐平衡,商品价格温和回升,企业盈利能力增强,一系列变化体现出经济结构转型的红利正在释放。
从统计数据来看,4月份以来工业企业需求开始恢复,投资企稳回升,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为工业企业利润增加创造了较好的条件。但是,小微企业处于各行业产业链末端,在惯性筑底的过程中仍有小幅下滑,2018年5月份的“经济日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小微企业运行指数”(以下简称“小微指数”)为46.6,较上一个月下降0.2个点,一方面体现了小微经济在结构转型中呈筑底状态,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小微经济在整体经济运行中的相对弱势,为下一阶段小微经济政策研究提供了直接依据。
从国际形势看,欧洲央行会议纪要显示,欧元区经济前景不确定性增多,经济或继续放缓;日本结束了长达八个季度的持续增长,今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速为-0.6%;美国5月份Markit制造业PMI指数创下44个月来的新高,根据美联储发布的5月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会议纪要,美国一季度经济放缓是暂时的,美国经济基本面依然稳健。
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程中,我国经济受外部不确定性因素影响趋于减弱。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工业企业财务数据显示,2018年1月份至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5%;其中,4月份增长21.9%,比3月份加快18.8个百分点,反映出结构转型红利正在释放。
5月份小微指数下降了0.2个点,降幅略大。其中,市场指数为43.8,较上月下降0.2个点,采购指数为46.1,下降0.1个点,反映出小微经济在本月的销售有所放缓,且由于采购放缓,下一期仍有下降的可能;另外,扩张指数为46.0,下降0.1个点,信心指数为49.3,下降0.2个点,反映出小微企业扩张的动力不足,仍处于低位盘整;在货币政策收紧形势下,融资指数为48.9,下降0.2个点,意味着小微企业持续融资困难;风险指数为52.4,下降0.4个点,降幅较大,这需要引起重视并有待观察。
从区域指数来看,六大区域的小微指数呈现“一升五降”态势。东北地区小微企业指数为42.4,下降0.1个点;华北地区为46.0,西南地区为47.5,均下降0.2个点;华东地区为48.5,下降0.3个点;西北地区为43.0,下降0.4个点;只有中南地区为50.1,上升0.2个点。区域指数的普降也预示着各区域小微经济仍在筑底过程中。
从宏观经济运行总体状况来看,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入深水区,从去产能转向供需良性匹配的阶段,产能收缩的政策放缓,工业生产及其利润贡献有望持续增长;同时,无论从居民家庭,还是企业投资而言,需求端的增长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在这个大背景下,小微经济的温和复苏是可以期待的,但复苏过程仍面临很多障碍,应在政策方面更加倾斜于小微经济,助力其稳健发展。(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南开大学金融学院教授 李 全)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