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越新越酷就越好吗?到底怎样才算是有意义的创新呢?在近些年让人眼花缭乱的创新面前,笔者认为,最为重要的评价标尺可能不是“高大上”的经济学名词,而是平常所说的成本和效率,即降本增效。
降本增效是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进化的磅礴力量,是商业活动的主脉络。历史上,正是因为燃油机比蒸汽机的工作效率高、运输成本低,蒸汽机车产业才随之走进了历史博物馆。只要人们看一看蒸汽机车那一人多高的实心大铁轮,裸露在外量能四溢的燃烧室,各司其职的加煤工、加水工等一众人马,对这个说法就更加心领神会。
评价降本增效重在商业活动的真实目的。不服务于真需求的创新,根本谈不上成本和效率问题,很可能只是一个骗钱的噱头。既然只是在墙上钻个孔,那为什么非要在电钻上镶黄金呢?再以出行为例,人们在方便出行上应该是追求缓解城市拥堵、提高交通工具使用率,若过分在意汽车面子消费,就同给电钻贴金无异。
评价降本增效要有适度宏大的产业视野。有时候,小场景内的降本增效如果放到更大的范围去看,结论可能完全相反。有人认为,共享单车占用了宝贵的城市地表资源,畸高的损坏率和闲置率又浪费了大量原材料,对其应该限制发展。但是,如果考虑到共享单车给自行车工业创新发展提供了一次机遇,特别是其共享理念带动了移动支付技术发展,其社会价值可能远远超过了方便出行本身。所以,必须在鼓励发展和规范运营之间,为共享单车发展找到最大公约数。
评价降本增效不应忽视细微之处的贡献。近些年,电商平台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一批人发财致富,但有多少人会注意到街市上穿梭如蚁般电动车的贡献?在很大程度上讲,这个小角色是电商和O2O的大功臣,没有低成本、高效率的电动车,或许就很难成就“双11”的巨额成交量。当然,电动车在速度标准、遵守交规、安全行驶等方面确实需要规范,但其强大的生命力决定了对其管理只能用疏导的办法,而非“堵”的思路。
一般说来,睿智的创业者往往会先行几步,不会等到各方面条件成熟之后再入局。对于降本增效的商业创新,只要其不违法,各方面都要对其有宽容的雅量;只要创新的态度是真诚的,即便有些另类,也大可不必指手画脚、戏谑贬斥。对于真正着力创新,坚持诚实劳动、敢闯敢试的创业者,社会应该给予充分的尊重和宽容。(作者:刘明竟 来源:经济日报)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