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成都一路向东

字号+ 作者:生活头条 来源:未知 2018-07-10 我要评论

文丨西部君 成都东进又有大动作: 7月6日,成都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第一次全体会议提到,继天府新区、高新区、经开区之后,将以淮州新城为中心整合区域资源,规划建设第四个国家

文丨西部君
文丨西部君

  成都东进又有大动作:

  7月6日,成都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第一次全体会议提到,继天府新区、高新区、经开区之后,将以淮州新城为中心整合区域资源,规划建设第四个国家级开发区。

  打造“第四区”的意义,要放在整个成都的城市规划的背景下看。

成都的“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十字方针中,西控、北改、中优都是区域内的优化调整,南拓侧重于进一步突破地域瓶颈,着墨最多的东进是重中之重。具体支撑点是龙泉山脉以东的四座产业新城,淮州新城、简州新城、简阳新城和空港新城。
  成都的“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十字方针中,西控、北改、中优都是区域内的优化调整,南拓侧重于进一步突破地域瓶颈,着墨最多的东进是重中之重。具体支撑点是龙泉山脉以东的四座产业新城,淮州新城、简州新城、简阳新城和空港新城。

  四大产业新城中,淮州新城被定位为:

  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产业支撑地,实施东进战略的核心承载地,未来东成都主城区,战略位置高出一截。

  成都重在东进,东进的重点之一是淮州新城。在东部龙泉驿区境内已有规划面积160余平方公里的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前提下,以淮州新城为中心,新建一个国家级的开发区,是通过产业聚集再造一个增长极,将直接影响未来区域内的经济版图。

  1.圈层固化,成都要摆脱单中心格局

  在分析为什么是淮州新城,为什么要有“第四区”前,先得解决一个问题,成都为什么东进?

  以北京和上海为代表的一线城市,因为城市病,这两年都在忙着疏解中心城区功能。比如北京在打造通州副中心同时,在周边增设雄安新区。成都东进,其实也是解决同样的问题:中心区功能过载,导致人口膨胀、交通拥堵、资源紧张和区域发展不平衡……

东进之前的成都,是典型的“圈层固化”的城市。2016年的人口数据显示,在传统的第一圈层,每平方公里户籍人口达到1.4万人,中心城区国土开发强度达到84.8%,距离中心最远的第三圈层则处于人口净流出阶段。
  东进之前的成都,是典型的“圈层固化”的城市。2016年的人口数据显示,在传统的第一圈层,每平方公里户籍人口达到1.4万人,中心城区国土开发强度达到84.8%,距离中心最远的第三圈层则处于人口净流出阶段。

  按照“五中心一枢纽”的定位,成都将瞄准西部国际门户枢纽、内陆经济开放高地,战略定位越高,头衔越多,人口聚集的压力越明显。中心城区要有序发展,同时让边缘地带都能享受成都的发展红利,必须进行人口和功能的疏解。

  最新的《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要求,至2035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控制在1360万人,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360平方公里以内。同时,东部区域加快承接龙泉山以西人口转移,重点集聚新增人口。

从经济体量上我们也可以看到,最中心的圈层,像青羊区,靠67.78平方公里的面积,产值达到1056.9亿;583平方公里面积的浦江县,产值只有青羊区的八分之一左右。
  从经济体量上我们也可以看到,最中心的圈层,像青羊区,靠67.78平方公里的面积,产值达到1056.9亿;583平方公里面积的浦江县,产值只有青羊区的八分之一左右。

  成都东进,在解决中心城区功能过载的同时,通过传统产业的转移,也可以为周边提供发展机会。

  2.东成都主城区,为什么是淮州新城

  成都的人口和产业向外环扩展,理论上可以有多种选择。

  如果只看空间结构,西部倒是有广阔的腹地,但西进面临着巨大的生态难题。往南,已经有天府新区,且南向腹地有限;往北,连片的棚户区,以及大量国营老厂、铁路单位,意味着新城改造的巨大成本。

  综合来看,东进是最具合理性的选择。从成渝城市群的大战略考虑,东进还能实现成都与重庆的相向发展,让两地能够基于产业配套加强区域协作,做大成渝城市群。此前四川方面在谈到打造东出通道时,表示“砸锅卖铁也要修建成达万高铁”,也是出于让成都影响力进一步向东辐射的考虑。

  至于选择淮州新城作为“东成都主城区”,其发展基础和区位优势是重要原因。

  比如淮州新城正好位于成渝发展轴上,是成都东北向的门户地区;距亚洲最大的成都国际铁路港、蓉欧快铁始发站只有28公里;离建设中的天府国际机场只有半小时车程;京昆、沪蓉、成渝、成德南等6条高速公路贯穿,等等。

成都一路向东
  利用区位优势,淮州新城可以为成都具体做些什么?

  根据产业新城的定位,它将重点发展节能环保、智能制造、通用航空三大产业。从产业布局可以看出,成都东进并非简单地将落后产能从中心城区迁到新城。像节能环保和智能制造,属于当下热门的新兴行业;通用航空则属于科技含量比较高的产业。

  产业不只在地理空间层面优化,在结构层面也在调整,与东进伴随的是产业升级。这种升级服务于“东成都主城区”的定位。既然是另一个主城区,就得避免重走中心城区的产业发展老路,在人口聚集的同时,防止污染、拥堵等城市病的同步“东进”。

  按远景规划,2035年的淮州新城,将覆盖70平方公里的区域,常住人口达60万;远景规划更是辐射13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100万。

  在中心城区外再造一个百万级人口的主城区,一旦实现,将重构成都的圈层结构。

  3.再造国家级开发区,有无必要

  上面更多是谈东进的意义,以及淮州新城的战略角色,它解释了为什么第四个国家级开发区要以淮州新城为中心。

  靠打造开发区来深挖地方潜力,历来都是不少城市的发展路径。像浦东新区之于上海,滨海新区之于天津,两江新区之于重庆,依赖国家的税收和政策优惠,开发区的建设,可以在短期内快速吸纳产业和人口的聚集。

  数据显示,东部城市中,开发区经济总量占所在城市GDP比例的平均值为13%。最典型的是天津,2017年,整个天津的生产总值是18595.38亿元,其中,作为国务院批准的第一个国家综合改革创新区,滨海新区达到10692.46亿,占比57%,成为经济核心。

  国家级开发区的数量,往往与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截至2015年9月,共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19家,江苏省最多,有26家,其次是浙江省21家,山东省15家。这种正相关的趋势,说明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方,在争取国家审批和政策优惠上,有更高的话语权。反过来也可以理解为,国家级开发区的打造,能够为地方经济提供新的引擎。

当然,现在新建国家级的开发区,政策红利远远不同于以往。不管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还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数量都早已破百。《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2018年的更新版本显示,全国开发区数量增至2543家,其中国家级552家。
  当然,现在新建国家级的开发区,政策红利远远不同于以往。不管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还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数量都早已破百。《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2018年的更新版本显示,全国开发区数量增至2543家,其中国家级552家。

  不过对于整体发展相对落后的大西部而言,开发区的红利减少,未必意味着引导产业聚集的功能减弱。

  去年成都各区的GDP公布后,很多人感叹,年轻高调的天府新区,371.9亿的GDP却不及高新区的零头,进而认为新区建设利好到头。其实这是种误解,纳入GDP统计的天府新区,准确的说是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只包含华阳街道、万安镇等13个街道和镇,而且是在建设过程中,如此表现已经不俗。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成都各区的GDP表现中,成都天府新区以13.4%的增速,成为全市最高的地区,超出8.1%的平均增速5.3个百分点。这里面有新区集中基建的因素,另一方面也说明新的开发区对地方经济有足够的拉动能力。

  成都南拓以天府新区为支撑,东进过程中区域优势的挖掘,的确很需要一个“第四区”,充当产业聚集的核心抓手,成为成都一路向东的工业桥头堡。

  这一年来,淮州新城新签约引进了京东智慧物流产业园等在内的33个项目,协议引资429.25亿元。东进处于加速状态,未来的人口布局,将会呈现出新的“双城”模式。对于东部的成都人来说,能感受到的变化之一,可能是房价要逐渐涨上来了。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西部城事。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四川“四向拓展”成都是起点

    四川“四向拓展”成都是起点

  • 成都高质量发展进击公园城市

    成都高质量发展进击公园城市

  • 共建“一带一路” 开创中阿经贸合作新局面

    共建“一带一路” 开创中阿经贸合作新局面

  • 建党97周年:与人民一路同行,让梦想尽情绽放

    建党97周年:与人民一路同行,让梦想尽情绽放

网友点评

关注微信
手机网站
关于我们